设计说明
自上世纪40年代起,有一种生物自印度、缅甸、越南、不丹、马来西亚和尼泊尔等国自然扩散而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地上悄然扎根,约经半个多世纪的扩散,现已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台湾等4省2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千米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北传播扩散。这就是当今世界典型“毒草”之一,同时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的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首次扩散进入我国云南省后,紫茎如同萦萦火光,在我国西南地区大肆生长蔓延,尤其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据估计,紫茎泽兰对中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失分别为9.89和26.25亿元/公顷,为应对紫茎泽兰在西双版纳地区严重入侵造成的巨大损失,本项目设计基于生物多样性营建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利用EDNA监测技术等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紫茎泽兰的入侵进行控制。将紫茎泽兰入侵过程系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传入期、定植期、时滞期和爆发期,根据每个阶段紫茎泽兰的植物特性通过不同手段进行防控和利用,并从景观优化的角度,通过花境营造等方式将紫茎泽兰变废为宝,合理有效解决紫茎泽兰入侵这一世界性难题。
设计亮点
本项目进行了大量且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到紫茎泽兰在诸多方面造成的问题,如1.破坏牧草、侵占草场,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2.侵入经济林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造成中耕管理强度成倍增加;3.竞争排挤和取代当地植物而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造成生物多样性不可逆转地降低,危及当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导致当地物种,特别是珍贵植物资源地濒危或灭绝,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3.阻碍交通,堵塞水池;4.严重影响人、畜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详细设计了不同入侵阶段的紫茎泽兰防控利用策略,并从生态学角度对紫茎泽兰的植物性状和生活型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更好地进行防控和利用,在应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同时对当地的景观进行合理地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