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景”——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211435
主创姓名:杨灿
设计成员:邓欣怡 张婷婷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艺术装置 - 生活情趣主题
项目名称:“续景”——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设计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艺术装置-生活情趣主题
适用环境:大型公共设施
▲前期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变多,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随之而产生的处于垃圾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全世界范围内,根据不完全统计,现目前世界人口总数达76亿,2000年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2600万吨,2010年已经增至3400万吨。这远远超出了地球自净能力的最大限度, 进而引发厨余垃圾堆放问题。 厨余垃圾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细菌泛滥,蚊虫滋生等等。
项目选址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九渡口正街,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多为黄漂居住人口,难以与场地原居民形成联系,项目附近的垃圾处理中转站开放时间不固定,个人经营小作坊较多,产生的厨余垃圾堆积问题也较为严重。
场地高温多雨,水资源较为丰富,周围交通系统完善,位于九龙艺术半岛之中,毗邻黄桷坪涂鸦街,501艺术基地人流量较大,适合放置公共艺术装置。
设计说明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厨余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道难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根据统计,2000年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2600万吨,2010年已经增至3400万吨。这远远超出了地球自净能力的最大限度,进而引发厨余垃圾堆放问题。在面对这么多厨余垃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国传统的垃圾处理有填埋、焚烧等等,这些处理方法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希望从此入手,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用“艺术+堆肥”的智慧化方式来解决城市厨余垃圾问题,让居民自主参与到可持续城市的发展之中。
设计的公共艺术装置集中重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堆肥景观,根据生态堆肥理论,进行周期性堆肥。堆肥所产生的腐殖质,有助于可食地景的生长。同时,居民与商户可参与到可食地景的播种与收获。
二是蓄能步道,步道位于艺术装置之中,当居民和游客漫步于步道时,每踩一步就会产生7瓦特的电能,一天能产生大约280度电。电能在满足艺术装置用电的同时,也能储存电能供城市其他用电需求。
三是雨水收集利用,基于当地有足够的降水量和湿度条件,让雨水成为水资源的再利用。
堆肥艺术装置可以在解决厨余垃圾问题的同时,让公众参与到其中,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且可以使用堆肥产生的肥料。艺术装置整体也会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景观存在在城市之中。
▲逻辑推导
我们希望从“艺术+堆肥”入手,让居民自主参与到可持续城市的发展之中。设计的公共艺术装置集中重点在三个方面,让步道成为电能产生者,让垃圾堆肥成为艺术景观,让雨水成为水资源的再利用。
▲设计分析
▲场景展示
“ 续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用艺术+堆肥“的方式来缓解城市厨余垃圾问题,在城市化带来农耕用地减少的情况之下,通过艺术装置带来更多的种植空间,不仅可以缓解紧急情况下的食品供给,也给社区提供交流、游憩的空间。
设计感悟
项目积极参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逐渐被挤占、电力消耗严重、突发重大事件下难以快速运输食品等等问题接连出现,装置在缓解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同时,更是把“艺术+社区交流”观念深入,成为连接社区与公众之间的重要节点。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