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小时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31 10:30

浏览量

2846
作品编号:ILIA-S-202211412
主创姓名:焦冉 孙晓丽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第二十五小时
院校名称: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董靓 高巍
设计时间:2022-07-01
项目地点:四川省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前期分析与思路分析

什么是第二十五小时? 是人工劳动力被科技取代后,人们空余出来的额外时间 是新与旧产生化学反应的“新时间” 是传统村落和新街道相互碰撞, 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或者生活方式 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间

设计说明

详细版: 自1840年中国近代工业引发城乡分化开始,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走向了一条动态交织的碰撞与发展之路。当下,在这场因科技引发的城市化变革中,城市已然被改变,成为科技的“拥护者”和“推动者”,而在很多乡村,因为落后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水平,渺茫的乡村文化自信在城市化风暴的席卷下溃不成军,百年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珍贵的文化形态一夕崩溃。 正如“科技”必然带来生产力一般,乡村也必然会无一例外的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追求更加舒适与富有的生活,但是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很多乡村急需的是用技术的进步完善本我,即村落中的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要素共同构成的真实空间是需要被绝对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更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而绝非乡村城市化与乡村的全盘革新。 选址的地块位于中国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区壤塘县章光村,是藏族羌族少数民族聚集居住的村落之一,村庄规模较小,且位于川西北高原深处,自1958年建村以来,生活贫困,教育落后,发展缓慢。我们用建筑与规划的语言组织利用村落的闲置空间,构建村落未来社区,为渴望与乡村展开互动的城市人群提供媒介。我们认为,人的行为会被环境微妙的影响,建筑及规划营造的远不止空间,而是一种居住舒适、精神富足的身心成长。我们希望在第25小时的未来时间中完成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共生,新空间与老空间的共生,新社群与老社群的共生,在共生之中孕育当地新且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使得村落在发展之中不断育有新生,持续发展。在良性的循环中,延续村落本我的发展;在发掘展示乡村特有美丽的基础上,筑牢村落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第二十五小时? 是人工劳动力被科技取代后,人们空余出来的额外时间 是新与旧产生化学反应的“新时间” 是传统村落和新街道相互碰撞, 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或者生活方式 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间 ...... 简短版: 选址的地块位于中国四川藏族羌族自治区壤塘县章光村,是藏族羌族少数民族聚集居住的村落之一,村庄规模较小,且位于川西北高原深处,自1958年建村以来,生活贫困,教育落后,发展缓慢。我们用建筑与规划的语言组织利用村落的闲置空间,构建村落未来社区,为渴望与乡村展开互动的城市人群提供媒介。我们认为,人的行为会被环境微妙的影响,建筑及规划营造的远不止空间,而是一种居住舒适、精神富足的身心成长。我们希望在第25小时的未来时间中完成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共生,新空间与老空间的共生,新社群与老社群的共生,在共生之中孕育当地新且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使得村落在发展之中不断育有新生,持续发展。在良性的循环中,延续村落本我的发展;在发掘展示乡村特有美丽的基础上,筑牢村落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第二十五小时? 是人工劳动力被科技取代后,人们空余出来的额外时间 是新与旧产生化学反应的“新时间” 是传统村落和新街道相互碰撞, 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或者生活方式 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间 ......

建筑空间细部设计

整体规划未来发展

设计感悟

该设计为提供了一种传统村落与新时代街区融合共生的新的相处模式,为更多落后传统的村落提供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希望通过设计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优生活方式。

设计亮点

我们希望在第25小时的未来时间中完成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共生,新空间与老空间的共生,新社群与老社群的共生,在共生之中孕育当地新且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使得村落在发展之中不断育有新生,持续发展。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天创览江府

23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