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之息——互花米草入侵后滨海蓝碳系统的平衡与发展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30 22:29

浏览量

3573
作品编号:ILIA-S-202211332
主创姓名:李晨阳
设计成员:华子烨 薛朵朵 刘欣妍 孙悦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项目名称:蓝碳之息——互花米草入侵后滨海蓝碳系统的平衡与发展
院校名称: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艳芳
设计时间:2022-07-30
项目地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
项目规模:4780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设计平面与策略生成

设计说明

黄河三角洲衍生了美好的湿地生态,滋养了齐鲁文化和经济,是我国最年轻的湿地。依托它的湿地生态,各类相关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但互花米草的入侵打破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平衡。最初以护淤固滩为目的引入黄河三角洲的互花米草,对黄河三角洲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生物种群多样性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本设计从场地水土流失问题出发,根据海浪冲刷强度对黄河口近海区域进行分区域生态治理设计,在水土保持需求区域设计装置进行风险控制,非水土保持需求区域进行整体上的生态恢复。整体以自然为动力对场地实时评估生物量从而进行选择性开发,最终实现黄河口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东营市提供生态血液。

项目综合背景

问题聚焦与场地现状

策略与效果展示

设计感悟

风景园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本项目顺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针对互花米草入侵打破黄河三角洲生态平衡问题,通过智慧装置对其入侵风险进行控制,通过水盐平衡、生态恢复和人鸟共生计划恢复生物多样性,构建黄河口智慧平台监测生物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设计亮点

针对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衡问题,根据黄河口海浪强度,对近海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海浪强度大的区域的互花米草进行部分保留,较小的区域进行互花米草清除。通过智慧装置使得互花米草根系得以向下延展,水土得到固定。通过水盐平衡、生态恢复和人鸟共生计划分别恢复场地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黄河口智慧大平台的数据监测生物量,陆地与海洋联通发展,近海区域三产联通发展、黄河口以生态作为本底,生产和生活得以可持续发展。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天创览江府

23
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