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基于(B+C+N·D)∈A理论下的城市边缘地区高韧性健康社区耦合性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30 17:37

浏览量

3219
作品编号:ILIA-S-202211292
主创姓名:梁晨程
设计成员:张子晗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期待可能性——基于(B+C+N·D)∈A理论下的城市边缘地区高韧性健康社区耦合性规划
院校名称: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吴博 魏佳赟 吴博、魏佳赟
设计时间:2022-06-01
项目地点:西安市灞桥区
项目规模:106.1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防疫结构分析图及前期分析

在疫情出现时,每个地区采用单元生活圈的方式进行生活,建立防疫圈以及生活圈,根据十五分钟生活圈模式划定边界范围,防疫圈以发热门诊,疫情指挥中心、物资储存以及紧急救治几个内容为主。

设计说明

通边对日本邻里生活圈规划、台湾邻里生活圈以及美国防灾社区的学习,制定了单元生活圈式,从物资发放以及医疗救治几个方面入手,形成单元生活圈模式,单元生活圈称为A (A1、A2、A3...An),每个生活圈以一个B为中心,其中还包含I个C以及N个D。B为三甲/二甲医院,C为临时医疗用地,D为物资储藏地/物资发放地。 社区生活圈以中小学或社区公园为中心,根据社区内居民15分钟步行实际可达范围划分其边界。选择社区为单元进行划分,根据人们的空间认知,步行速率以及行为习惯配置应急通道及应急场地。 场地分为A类空间与B类空间,并根据生活状态进行交替使用。 A类空间是指在非特殊期间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聚会的空间,对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场地居民的交流和场所感受,尤其是对老人方便沟通交流提供更好的契机,以场地为媒介,通边对场地的使用来打开居民之间的社交圈。 B类空间是指在应急状态时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站点和物资停放的场地空间。 通过生活圈以及弹性场地的构建,打坡城市边缘地区的边缘感,达到“人与人”耦合、“人与地”耦合以及“地区与城市”耦合的耦合性规划目的。打造韧性公共医疗体系,使得社区平疫状态能够自然切换,最终实现营造富有安全感、幸福感的社区生活环境。

规划分析

采用单元生活圈模式,从物资发放以及医疗救治方面入手,形成围绕三甲医院,建立弹性应急场地以及物资发放场地的单元模块,得出(B+C+N·D)∈A的格局模式(A为城市单元模块,B为三甲/二甲医院,C为应急场地,D为物资储存、发放用地)。

鸟瞰图及防疫圈生活圈分析

单元模块按照小区、社区、街区不同层级进行防疫要素设置,不同场地功能在疫情与非疫情时来回转换。场地进行AB模式切换,日常状态下的场地为A模式,疫情状态下场地为B模式。

广场设计、街区设计、口袋公园设计及街角设计

街角场地其特殊性是有许多店面,其场地面积也较小,交通便捷。考虑其场地特征,只是做了简单的场地分割,利用景墙的错位,以及移动树池,给予场地休憩玩乐的功能。因其交通便利,便于人群流动,在疫情出现之时,可以用作物资的发放与贩卖场地。 口袋公园主要是植入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邻里交流空间,为大家提供在疫情发生之时也能小范围活动的空间。 商业广场在纺织城没有任何景观设计,参与度极低,其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场地活力,促进消费。在疫情发生之时可以用作临时得核酸采集地、物资发放地/物资贩卖地。 对街道进行景观提升,小节点设置让街道变得丰富有趣。在其中设置了纺织文化的构筑物,提升居民的场地记忆,也设置了有趣的步道,增添趣味性。在疫情发生之时也可以用作核酸检测、物资贩卖/物资发放用地。

设计感悟

利用生活圈与防疫圈结合的方法做到平疫切换,构建(B+C+N·D)∈A的防疫格局,为城市提供新的防疫格局参考。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对各个要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对城市边缘地区的各类灰色空间进行设计,对各类场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为类似的地块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模板。

设计亮点

构建(B+C+N·D)∈A的防疫格局,形成单元生活圈模式,利用生活圈与防疫圈结合的方法做到平疫切换。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对各个要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对城市边缘地区的各类灰色空间进行设计,对各类场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为类似的场地提供参考模板。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天创览江府

23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