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30 11:12浏览量
4730项目概况: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为集中彰显长三角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与方式创新,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生态友好型发 展模式,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为践行国家总体方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短板,吴江区结合总体方案及《长 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水利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9〕 277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江南水乡特色,结合汾湖高新区城镇发展现状及规划、太浦河后续工程相关规划、现阶段工程实施 条件,充分利用太浦河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汾湖段一期综合整治提升工程。
一带多廊,两心四段
一带:太浦河活力蓝带
多廊:多条纵向发展廊道与生态通廊
两心:重点打造黎里休闲服务核心和环汾湖活力科创核心
四段:根据沿岸功能及风貌划分为水乡古镇段、郊野生态段、科创核心段、水乡客厅段
设计方案:
打造生态友好型样板、创新一体化发展制度、引领长三角高质量转型、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构建水利安全格局、营造绿色航运廊道、打造活力水岸空间、缝合两岸共享空间、塑造江南水乡形态
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创造不同的场地感受、提升社会参与互动、创新当代全球文化
保护水源地生态、打造滨水缓冲带、建设生态驳岸线、构建蓝绿安全格局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一体化产业圈、打造多元立体经济、发展绿色创新业态
太浦河水岸边的绿岸公园以带有太浦河文化元素的草阶为特色,坐凳上配以文字符号,体现太浦河文化记忆,做 为迎宾绿岸让游客感受太浦河的历史文化。
作为黎里水上门户的入口空间,用错落的台地处理水岸关系,丰富岸线层次,融入黎里的地名文化、水运文化、 名人文化、弄堂文化等,打造独特的黎里文化码头。
利用黎里北岸现状挡墙场地空间,保留现状香樟林,融入黎里历史时间及古镇特色文化,结合休闲文化长廊及旧 码头遗址,打造历史记忆广场,结合梨花主题植物树种,增加空间的文化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场地注入活力。
利用河滩上村西侧空间,打造草坪广场,休闲廊架、亲水挑台等,营造简洁、通透的滨水草坪休闲活动空间,开 展特色草坪音乐文化节、民俗文化活动等,丰富居民及游客活动。
利用河滩上村东侧拆迁空间,打造江南文化特色文化广场,休闲亭廊、亲水平台等丰富居民文化休闲活动空间, 融入吴越特色文化、区域特色民俗文化等,营造独特的吴根越角河滩上的汾湖民俗第一村。
场地现状为三优三保耕地,设计融入农耕文化、生活艺术、智慧设施打造生态休闲滨河田园景观带,优化太浦河 滨水景观界面为人提供生态舒适的滨水田园生活体验目的地并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
利用现状天然湾口、湿地,融入特色历史文化结合游船码头、山歌广场、滨水栈道、景观挑台、打造兼具文化性、 游憩性和生态性的湿地滨水空间。
汾湖绿道利用荧光石构件环湖星光漫道,石子白天经太阳光的照射后,到夜晚可持续发光 4-5 小时,给夜跑运 动的人群带来独特的健身体验。
特色亮点:
1.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生态优先、民生为本;2.生态+工程的融合水陆空间:全面统筹、系统构建;3.农业+工程的复合实践;4.尊重示范区地域特质的设计细节:因地制宜、文化引领;5.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结合;6.智慧化设施的运用;7.建筑风貌与周围生态化环境协调组织。
绿道(主园路):4M(2.5M 自行车道 +1.5M 慢跑道、宽度视现状需求变化),沥青面层 + 彩色喷涂(订制 LOGO+ 地面导示系统) 。
滨水步道(次园路):2-2.5 米,生态路面 / 嵌草园路 / 亲水栈道。
一级导视:入口导视——引导人群进入,展示公园整体布局。 空间布局——景区各大入口处。
二级导视:介绍指引——景点介绍及提示游客所处位置,景点导向。 空间布局——各景观节点,主要道路交岔口,服务设施点。
三级导视:解说讲解——科普介绍,本地动植物 温馨提示——水边以及危险地带提示。
整体河下地形以浅滩与深潭交替设计:在浅滩的环境中,水流湍 急,有利于河道水体氧气补充,而且光热条件优越,浅滩上浮游 生物较多,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处,也可供鸟类、两栖动物 和昆虫栖息以及鱼类产卵;深潭的环境中,水流缓慢,是鱼类和 各类软体动物休憩的好去处,也是洪水期间鱼类等水生生物避难 的主要场所。河流中浅滩和深潭交替存在可形成水体中不同流速 和生境,丰富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极大增加了河床的表 面积,使附着在河床上的生物数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水体自净能 力的增强。
利用太浦河岸线周边的绿地。通过合理布置生态集水沟、净化湿地、雨水花园、植物缓 冲带等海绵措施,对城市地表径流 -- 潜流 -- 地下渗水等进一步利用, 充分发挥场地下渗、 滞留、蓄水、净化、利用、排水的作用,以此调节雨洪、缓解内涝、补给地下水。 净化系统与生态基底,保留场地的原有湿地,对城市径流进行净化、收集利用等处理, 同时起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太浦河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城镇地理环境特质,探索适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 寻求因地制宜的雨洪管理手段。 收集:利用绿地植被、透水铺装、生态排水沟、植被缓冲带等减少地表径流,收集场地周边 雨水。
调蓄:利用太浦河自身的调蓄能力,协调水系统总体发展。
净化:通过一系列生态雨水花园、生态集水沟等对场地内外各种汇入的水流进行净化。
利用:将收集到的水资源用于场地景观水使用。
储存与排出:利用雨水花园、生态排水沟等措施涵养水资源,将溢流水资源向外排出。
主要意义:
“实现滨水生态修复、城市形象塑造、人居环境提升、激活产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将“水、林、田、湖、镇、村”作为生命共同体,以系统思维进行科学规划,做到近、中、远期协同实现三生共融。以水为脉凸显“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质,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形成独特气质的古今辉映的新江南文化新空间,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打造风景优美的世界著名湖区,携手共筑创新经济新高地”和吴江区建设“创新湖区”、“乐居之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样板。
实景照片:
头条:
世界级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 ————甘泉大峡谷旅游景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