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29 20:17浏览量
2534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紧临交椅湾大道,东南侧面临茅洲河入海口,面积共约12.65公顷。周边规划为集产业研发、商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是新区42公里滨海景观长廊的起点也是新区的门户公园。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紧临交椅湾大道,东南侧面临茅洲河入海口,面积共约12.65公顷。周边规划为集产业研发、商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区,是新区42公里滨海景观长廊的起点也是新区的门户公园。
二、设计理念
我们着眼整个大湾区海岸线,整个大湾区的红树林因城市发展而挤占,从东莞城市角度出发现有红树林体量也在不断萎缩,深圳香港一带的红树林由于承载有限,途径大湾区的大批候鸟需要寻找新的栖息地,应广东省海湾整治建设需求我们打造了东莞第一个海洋生态公园。
项目设计秉承“无界”的设计理念,致力于营造一个“海陆无界、视野无界、功能无界、文化无界”的门户性生态公园项目。
海陆无界:突破海陆的界限将海水引入场地内,形成咸水与淡水交融,在这里形成滩涂湿地、旱溪等水域空间形态,营造更丰富多样的海陆交接的生态基底。
视野无界:打破自然形态的空间肌理、通过自然肌理与几何肌理的融合突破平坦单一的场地空间,使得整体形态更具活力。
功能无界:考虑场地周边的人群、外来游客对场地使用的需求,在功能布置上多元化考虑,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三、特色与创新
海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生态栖息地,营造多样生境。
原岸线为土围堰,防洪标准低,堤身质量差,威胁后方陆域安全;部分区域有板块红树分布规模小,海岸湿地的生态功能弱。
堤防安全:依据滨海湾新区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结合外堤的生态基底,按照百年一遇防潮标准建设保障城市安全;为保持堤内生态系统的完整,建设穿堤涵闸,实现堤内湿地的排洪防潮和海水交换功能,即满足排洪需求又满足生态建设需要。
红树湿地构建:结合岸线潮汐水位种植红树、半红树植物,植物选择上选用适合不同鸟类、虾蟹类易栖息的植物为主,增加生物栖息地,丰富岸线生态系统,塑造堤内红树湿地与外滩滩涂湿地,形成具有自然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
排盐碱:此区域地下水咸化现象较为严重,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致死性伤害作用,为阻断地下水波动对种植土的干扰,采取滨海盐碱地控排盐技术,对场地进行控排盐碱处理,为公园内陆植物生长创造较好的土壤空间。
海绵城市: 以旱溪的方式布置于公园中间区域形成下沉式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公园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加以净化,形成收集、净化、造景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系统。
土壤改良:场地土壤为填海土壤不宜植物生长,土壤改良让园林绿化植物更好的成长。通过针原土进行检测,判断达到绿化种植土主控技术指标及肥力指标,针对种植土土壤质量缺陷配制对应改良剂。
突出滨海特色,打造滨海门户湿地公园
作为滨海湾乃至东莞的门户性滨海公园,在满足生态修复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游人观海近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融入海洋生态文化、湿地文化;因此我们设计汇海广场、起航广场、滨海儿童科技乐园等休闲空间。
汇海广场:高大整齐的热带植物,富有旋律的的水景、铺装和建筑,形成跟城市交接的门户形象展示门户,富有海滨特色的迎宾氛围。
起航广场:结合海堤空间规划以船头形式的观景平台,船头布置在原海堤范围线以内,后退岸线,突出船头景观构筑,使之在地面、空中、海上几个视线均有明显的展示空间、同时船头的造型也寓意滨海湾新区向海启航的经济发展精神,其次船头区域观景视线达270°具有非常好的观海视线,未来将成为整个公园最大的观景场地。
滨海步道:为满足游人的需求结合潮汐变化沿海堤布置滨海休闲空间,通过潮汐变化的需求高低布置不同的体验空间,堤顶作为观海休闲的需求布置观景廊、休闲步道等设施、堤角布置游览栈道,满足游人在这里近海,亲海的需求。
滨海儿童乐园:儿童科技乐园围绕“寓教于乐“无感互动”“情景拟人”为出发点,从思源到畅想,从探索到索得,从感受到思考,从展示中得到全方位的身心体验,根据科技科普原理分为“航海史学”“海洋科学”“科技科普”“科学健康”四个主题分区,利用小朋友的好奇心结合互动器材让小朋友更直观的了解到科学知识,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未来滨海湾新区、东莞新的滨海观景点,同时也是作为海岸线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为滨海生态修复建设提供较好的经验。
头条:
世界级资源的绿色发展之路 ————甘泉大峡谷旅游景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