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INTO THE FUTURE-马苏德走廊计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8/29 19:04

浏览量

2859
作品编号:ILIA-S-202211132
主创姓名:周嘉宏
设计成员:赵新元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STEP INTO THE FUTURE-马苏德走廊计划
院校名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杨晓翔
设计时间:2022-05-15
项目地点:阿富汗喀布尔市
项目规模:62393.6㎡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方案设计

难民庇护所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体现功能混合和高密度开发的复合公共空间。其在空间布局上具有紧凑的特征,在功能设置上具有多样的特点,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交错打破传统边界的形态。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因战争原因返回喀布尔难民为使用主体,依次从心理愈,社会分工,在地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并将所得的成果应用于马苏德走廊区域难民社区庇护所设计。难民庇护所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体现功能混合和高密度开发的复合公共空间。其在空间布局上具有紧凑的特征,在功能设置上具有多样的特点,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交错打破传统边界的形态。 针对喀布尔的战后城市重建问题,设计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区域重建、社群重合、文化重连三个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在高密度的庇护所空间中为难民提供多样化的优质居住环境。在心理疗愈方面:在建造之初通过环境,行为,园艺疗愈手法帮助受难群体克服恐惧和不安,缓解群体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带来的身心障碍,消除群体间的歧视和仇恨,体现人文关怀;在社会分工方面:积极动员并成立组织团体促进公众参与活动进行,设立固定的公开对话场所,借由沟通讨论取得社区共识,提升社区力量,促进社区共同体形成,帮助难民重新融入社会;在在地情感方面:庇护所设计应从人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区域文化传统以及个体精神空间的释放。结合当地文化典籍描述,构建人们用于祈祷,礼拜,聚会的宗教象征空间。

项目背景

本项目以因战争原因返回喀布尔难民为使用主体,依次从心理愈,社会分工,在地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现代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并将所得的成果应用于马苏德走廊区域难民社区庇护所设计。

项目解读

大量的劳动力是阿富汗进行城市重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因此我们的项目力求构造一个移民社区,通过土地使用权和自给自足的社会生产模式的构建,解决难民与本地居民融合的问题。在传统难民被“同化”的选择权外赋予战争难民拥有工作和家庭的权利,通过空间营造以达到心灵重建、人际重建、文化重建的目的,从而这一计划逐一向马苏德公路区域延申,形成走廊性质的区域,并以此策略为马苏德走廊计划。

方案设计

针对喀布尔的战后城市重建问题,设计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区域重建、社群重合、文化重连三个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在高密度的庇护所空间中为难民提供多样化的优质居住环境。

设计感悟

本方案对阿富汗城市未来建设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难民作为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其安置问题一般被视为劳民伤财的难点。但若是将难民妥善的安置在城市区域,通过临时居住住宅让其感受家庭的温馨,设立交通站点鼓励难民前往城市寻找工作,难民就有可能转为城市建设工作的主力,为战后重建提供较多劳动力。增强回归难民地域认同感。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按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层级依次递增,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有助于提升难民的幸福感,通过设计增强其身份认同,更快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这也是本项目的最终目标之一。

设计亮点

本项目提出了“建筑更新”理论:随着时间推演,建筑性质发生改变,原始集群进行重组并对外开放,使得场所变成一个发展可持续的生命空间,并逐渐扩散至马苏德走廊区域的其他场地,对带动阿富汗战后城市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战争/饥荒导致的无家可归的难民,在文化,经济,法律上处于边缘地位,他们无法理所当然的获得城市和自然资源。目前,有幸在获得援助的难民通常被安置在不合适的废弃公寓楼中,远离城市。同时,大量的劳动力是阿富汗进行城市重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力量。因此我们的项目力求构造一个移民社区,通过土地使用权和自给自足的社会生产模式的构建,解决难民与本地居民融合的问题。在传统难民被“同化”的选择权外赋予战争难民拥有工作和家庭的权利,通过空间营造以达到心灵重建、人际重建、文化重建的目的,从而这一计划逐一向马苏德公路区域延申,形成走廊性质的区域,并以此策略为马苏德走廊计划。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