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保卫战——基于珊瑚减少的栖息地再生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211117
主创姓名:马馨璐
设计成员:苏浩然 张娜 周思冰
申报类别:其它 - 生物物种保护
项目名称:珊瑚保卫战——基于珊瑚减少的栖息地再生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蔺宝钢 张蔚萍
设计时间:2022-02-28
项目地点:磷枪石岛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项目规模:3.3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其它-生物物种保护
▲前期分析与现状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珊瑚礁生态系统快速退化,包括大面积白化和死亡、多样性明显减少和生态功能显著衰退,主要归因于海洋升温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将汇总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设计说明
近十年来,由于许多人为和环境的干扰,如沿海开发、沉积、入侵物种、风暴、高温、污染、过度捕捞和富营养化,全球活珊瑚覆盖率显著降低,全球近岸珊瑚消失了80%。本设计从珊瑚礁与人的共生、共荣、共兴、共建四个方面建立珊瑚礁保护体系,
共生——通过打造海鸟-鱼-珊瑚礁以及珊瑚礁自身循环系统,以较少的人工手段推动场地自身做工,通过海鸟、鱼、珊瑚礁生物链的循环,改善珊瑚生存环境,打造水下海底森林,恢复鱼类乐园,并最终建立场地碳循环;共荣——打造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生态循环系统,使周边海域的水浊度和悬沙浓度保持在珊瑚礁的耐受范围之内,以保护珊瑚礁,降低波浪对沿海地区的冲刷,为珊瑚的健康生长提供理想的水环境,进而改善珊瑚生境;共兴——符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理念,采用较低成本和较低技术门槛且易于推广的新型珊瑚种植装置,可有利于大范围地重建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共建——呼吁社会人士以及海洋工作者共同参与到修复珊瑚栖息地的建设中。
▲设计构思
通过研究珊瑚礁的生长周期、繁育情况以及珊瑚礁与虫黄藻的共生关系,制定出生态修复、生态循环以及珊瑚种植的三大策略。
▲生态循环策略
生态循环三大策略分为共荣、共生、共兴,即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生态循环系统、海鸟+鱼+珊瑚礁生态循环系统以及人工种植珊瑚礁栖息地培育。根据不同区域现状,因地制宜采取单一或重合的修复措施。
▲保护珊瑚专项设计
设计珊瑚骨骼培植设备以及局部海水冷凝设备,配合生态修复中部分珊瑚礁受损严重区域。
设计感悟
本次项目设计,我和我们团队所有成员都全力以赴,力求探索出拯救珊瑚和保护其栖息地的最佳方案,并同时遵循“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海洋生态保护原则。通过打造生态循环系统以配合珊瑚种植装置,改善珊瑚礁的生长环境,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建立场地碳循环。
设计亮点
场地区位珊瑚礁生态系统曾快速退化,主要归因于海洋升温与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多年养殖活动对场地造成了巨大的水污染及土壤污染。至今海洋保护愈加受到人们重视,该区位现已成为国家划定需保护自然生态的区域。设计以生物方式为主,修复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自然恢复。物理方式为辅,修复珊瑚礁生境,如修复受到破坏的珊瑚礁生物栖息环境,改善珊瑚的基底条件,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主要以共生、共荣、共兴三种修复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现状,因地制宜采取单一或重合的修复措施。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