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7/27 17:07

投票数

203

浏览量

3414
作品编号:ILIA-S-202210865
主创姓名:滕雨楠 李欣然
设计成员:滕雨楠 李欣然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院校名称: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
指导老师:郭辉
设计时间:2022-06-07
项目地点: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拱市联村
项目规模:21.4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前期规划

基于项目的农耕大观园主题,从平面形象如一颗种子的拱市村自身分析,发现当地竹节堰独具特色,有机会成为设计的切入点,由此进行总体规划并确立了主题构思:以13个竹节堰为基础,增补11个节点,汇总为24个节点作为24节气的象征,体现农耕的生命切片。以24节气作为划分依据,展现种子的生命历程,展现拱市联村的发展历程,让人们在游赏之间感受拱市联村的历史,感受农耕文明的智慧。

设计说明

我们从场地形态入手,结合拱市联村文化背景,将拱市联村看做是一颗不断生长的种子。而种子是农耕文明的根,农民是共产党的根,农业是中国的根。种子之地(拱市村)也将会不断生长发展,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民间智慧的24节气为我们提供思路。一粒种子在天地中的发展需要经过时间和空间,智慧的农民用将一年四季分成24个节气来推算农耕。环环相扣,生生不息,24个时间切片组成了农耕文明的画卷。 以24节气作为划分依据,展现种子的生命历程,展现拱市联村的发展历程,让人们在游赏之间感受拱市联村的历史,感受农耕文明的智慧。 以场地现有13个竹节堰为媒介,新增11个景观节点,从保留的竹节堰出发,结合竹节堰与景观节点形成24个展示一年四季的景观游线。这24个节点既是游客空间上游赏的路径,亦是展示24节气的时间线索。 以天圆地方为基础设计形态,设计六种符合当地居民需求与未来游客的功能需要提高拱市联村的景观吸引力。 通过以上设计基础营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场所氛围既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此外,使用乡土植物、农作物,利用应季、体现季节特色的植物,强化四季节气感受。

空间推演

在形式表达上,选择了以“天圆地方”为内涵的方形框架与圆形生活配件,用方形框架表现四季节气的区别,以圆形为基础型设计生活配件,强化功能性,由此统一了24个节点整体。

空间演绎

基于空间推演的基本空间模型,结合场地周边环境特质与节气特色,创造创造多重、上下、穿行的活动空间,运用乡土材料创造,融入乡村美育思想。

空间设计

结合山地高程连接每个节气节点,在每个有特色的景观空间中设置观景台提高场地连通性。

设计感悟

作品整体有自己的设计主张,由场地形象出发将其联想成一粒种子,再由二十四节气和竹节堰进行具体设计,将“天圆地方”这种自然元素抽象成艺术设计语汇,完成了设计闭环。通过农耕文化的民间智慧二十四节气与场地现有竹节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满足了甲方诉求又提高了场地的功能性与艺术感。

设计亮点

本次设计以“艺术博弈、精准振兴”为主旨,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或潜在危机,以“当代艺术”的手法进行“理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公平与效率”、“特色与普适”等之间的博弈,探寻乡村的“精准振兴”之路,体验——真题真做:“成就感”、思政沁润:“获得感”与艺术博弈:“趣味感”。 作品整体有自己的设计主张,由场地形象出发将其联想成一粒种子,再由二十四节气和竹节堰进行具体设计,将“天圆地方”这种自然元素抽象成艺术设计语汇,完成了设计闭环。我们从居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挖掘场地特色,将这个设计痛点不断强化,结合川美的设计特色将场地原本普通的竹节堰改成可游、可观、可玩的互动装置,提高场地互动性。通过农耕文化的民间智慧二十四节气与场地现有竹节堰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满足了甲方诉求又提高了场地的功能性与艺术感。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