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大任河休闲运动公园

艾景奖组委会

2021/06/11 17:53

投票数

0

浏览量

3776
作品编号:ILIA-P-20219284
主创姓名:赵东昌
设计成员:董耀宗、陈冰清、韩金钊、乔丹、贾婵娟、李青、李娜雪
申报类别:其它 - 公园设计
项目名称:青岛蓝谷大任河休闲运动公园
设计单位: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青岛海泉启航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20年10月
关键词:生态、水上运动、共享、互动
项目状态:规划类
项目类别:其它-公园设计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镇,是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地段,在经略海洋为政策背景下,着力打造全国经略海洋的旗帜样板和全球海洋创新的战略高地。大任河是鳌山卫镇最长的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 , 发源于被称为“森林氧吧”的豹山,自西向东流经14个村庄后入海。基地位于大任河下游临近入海口区段,占地总面积80公顷,现状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展水上休闲运动。根据上位规划,未来此区域周边以商业、办公、教育、居住用地为主,将成为蓝谷区域的核心地段,为市民提供优越的公共活动空间。加之青岛蓝谷“时尚+体育”事业的大背景,为大型体育活动、赛事的举办提供场所。

设计说明

设计之初以旅游思路进行整体策划,系统整合区域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条件,融合城乡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蓝谷战略发展定位及上位规划,指出以“悦动水岸-筑梦蔚蓝”为主题定位,力图为今后使用者提供一个生态化、全民化、时尚化的休闲运动公园,并植入旅游主题业态,打造一条共荣共生的滨海生态通廊。项目自上游到下游划分为“水倾城”、“谷悦动”、“海风情”三大主题区段,自西向东形成由静态到动态、由生态涵养到休闲互动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滨水绿道体系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机串联。通过系统性的规划、文化的融入、人性化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生态、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空间。上段的“水倾城”主题区以低干预打造为主,对现状河滩基底、水源、水环境进行优化调整,并植入水上休闲项目,打造生态型水上休闲运动公园;中段的“谷悦动”主题区流经蓝谷商住区,大开放、小运营,设置各类林下体育运动场地,利用草坪空间预留节庆活动场地,为人们提供一处时尚互动休闲公园;河道下段的临近入海口处为“海风情”主题区,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打造了海洋主题的亲子体验区。

总平面图

大任河临近入海口处,周边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住、学校为主。跨越蓝谷两条城市主干路:蓝谷大道、莱青路,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以“悦动水岸-筑梦蔚蓝”为主题定位,项目自上游到下游划分为“水倾城”、“谷悦动”、“海风情”三大主题区段,自西向东形成由静态到动态、由生态涵养到休闲互动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滨水绿道体系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机串联,并植入旅游主题业态,打造一条共荣共生的滨海生态通廊。力图为今后使用者提供一个生态化、全民化、时尚化的休闲运动公园。

上位规划及客源分析

未来此区域周边以居住、商业、办公、教育用地为主,多条城市主干线与地铁贯穿,将成为蓝谷区域的核心地段。

绿道系统分析图

从运营和景观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利用综合体育馆的位置与功能优势作为游客服务中心;利用各分段配套建筑作为二级驿站;结合各景观节点灵活配置绿道休息点,结合主题分区空间场域环境,打造一条最生态、最浪漫的休闲运动廊道。

绿道效果图

利用原堤顶路打造滨水绿道,集骑行与慢跑两种功能,结合景观节点灵活设置非机动车位。地面材料为彩色沥青,地面划线为海洋主题。绿道可举办滨河骑行赛、慢跑赛、亲子徒步赛等休闲运动赛事。

“水倾城”区段湿地生态构建

上段区域的湿地部分,通过构建自然形态水系、优化水源供给、修复湿地基底及驳岸的生态结构、完善植物群落等措施营造多元化的自然生境。通过对各动植物生态链的保护与均衡,构建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空间。

“水倾城”区域湿地景观

多样化的自然生境为人们提供了生态型休闲空间,为维持生态可持续性,对此区域进行活动和人流管控。

“谷悦动”核心区景观

位于项目中段核心位置,动线依次穿过公园入口、配套建筑、活动草坪、绿道、滨水平台,通过空间开合与高差变化,增强了空间的节奏感。入口中部设置帆船海豚雕塑、两侧为互动水景跳泉,增强了入口仪式感。配套建筑犹如两支划动的小船相会,船尾的涟漪变成了一朵朵遮阳伞。开敞草坪利用高差在边侧增加了长条座椅,为今后举办活动预留了空间。河道缓坡处的座椅与绿化穿插布置,让休闲变得更接近自然。场地悦动人心、更贴近自然。

“谷悦动”核心区景观

融入海洋主题元素,配套建筑立面采用波浪造型,淡蓝色的糙面面层上装饰了贝壳等海洋生物雕塑,活动场地设置了较大的圆形种植池,与朵朵遮阳伞相呼应。在活动场地铺装、互动设施、绿道主题划线、导视系统设计上均采用了海洋主题元素,增强了场地的主题性和互动性。

“谷悦动”核心区剖面图

以坝顶路为分界,外侧的公园区域高差较为平缓,入口处的主园路与市政路最低间距7米,以保证主园路通畅性,草坪空间充分利用高差形成半围合生态剧场空间。堤顶路内侧利用护坡高差,设置了休闲台地景观和亲水平台,此区段河道宽85米,根据水文分析,亲水平台标高设置于2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平台与常水位高差2米,这样既不影响常水位期远眺效果,也可在河道较高水位时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

“海风情”区段西入口景观

位于“海风情”区段的西入口,以海洋主题贯穿其中。动线依次穿过入口广场、“乘风破浪”船型场地、公园绿道、阳光大草坪、堤顶绿道、水域景观,通过种植、铺装、船型场地的相互穿插交错,强化了整个场地的空间开合变化。通过铺装、旱喷水景、细部设计增强了场地的主题性与互动性,水滴形的导览牌、带有小海豚的LOGO墙均采用了海洋主题元素。阳光草坪构建多样亲子互动体验,可举办趣味水上运动会、亲子泡泡跑、cosplay 主题嘉年华等活动。

“海风情”区段儿童活动景观

“海风情”区段中部的儿童活动场地,以“蔚蓝海岸”为主题,在空间布局处理上采用生态铺装与种植相互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整个场地更加贴近自然。蓝色铺装、绿化种植、大型树屋、架空栈道共同演奏出一曲“海洋之歌”。通过区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需求,对内部场地的功能与主题进行划分,通过对空间视线、铺装材料、种植设计、细部设计等分析,重点强化安全性与主题性,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儿童心理,增加挑战型场地空间。

设计感悟

1、生态为底,对现状生态资源分析与整合,改善生态结构,在城乡发展中坚持走绿色发展路线。 2、功能完善,以旅游思路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功能分区和交通动线,完善配套设施并植入业态运营,形成系统性的公园体系。 3、以人为本,传承原乡文化,重点突出互动共享空间,在选材、种植、小品设施的上确保安全舒适。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总指标:建设用地面积:80公顷 G1(公园用地)面积:58.8公顷 A41(体育场馆用地)面积:2.4公顷 B1(商业用地)面积:0.9公顷 B14(旅馆用地)面积:1.5公顷 E1(规划水域)面积:1.7公顷 公园用地指标: 公园面积:58.8公顷 绿地面积:45.8公顷,占比78% 配套建筑:0.4公顷,占比0.6% 园路及铺装:10.6公顷,占比18% 公园水体:2公顷,占比3.4%

主要技术创新点

1、植入旅游运营思路,创建主题IP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在绿道系统规划上,利用综合体育馆的位置与功能优势作为游客服务中心,利用各分段配套建筑作为二级驿站,结合各景观节点灵活配置绿道休息点。通过策划全年全季度主题活动,带动公园人气提升,并以此盈利反补场地维护投入; 2、上游区段构建自然水系形态,通过跌水堰、溢流堰两种堰坝,营建坑塘、河流、沼泽、湖泊型湿地,提升湿地水源涵养、补水净化、生态恢复功能,为下游河道提供生态补水。 3、上段湿地的动、植物的筛选和配置遵循以下的原则:生态适应能力、耐污与去污能力、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水生植物的选择在净化水质的基础上,注重观赏性,结合植物的高低、颜色、花期进行搭配。水生动物的投放增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上段湿地区域高差较小,水体流动性较差。在河道中增设复氧曝气造流系统,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5、利用清洁能源,设置光伏照明灯具及互动小品设施;优化种植层次,在适地适树、美观多样原则的基础上选用高固碳树种;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