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城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0/08/14 11:08

投票数

0

浏览量

2653
作品编号:ILIA-P-20207982
主创姓名:邱慧康、Gabri、王植均
设计成员:段安安、沈娟、朱海刚、唐山、陈习文、向晓夏、韩新蕊、周轩羽、黄建馨、梁安福、张玉凤、陈亚如、林珑、沈钦伟、赖宇宇、邓广东、黄梓言、蒙秀鑫、严策、曹莹莹、李旭霞、甘欣平、伍惠婷、吴问雨、何兆冠(实习生)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项目名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深圳市库博建筑事务所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kpa kremp
委托单位: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邱慧康
设计时间:2020/4/3至 2020/7/17
建成时间:
项目地点:深圳市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
项目状态:规划类
项目规模:1.67k㎡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夜景鸟瞰图

项目背景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拟向国内外征集兼具生态友好性、灵活性、集约性和可实施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和详细设计方案,立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建的发展背景,以深港合作为基础,聚焦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以国际视野和世界领先标准,打造引领湾区的深港合作示范区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先导区,引导深圳高质量发展。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分为研究协调范围和详细设计范围。其中研究协调范围为河套C区范围,包括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现状旅检区及货检区、现状口岸生活区、赤尾村等区域,面积1.67平方公里;详细设计范围包括现状皇岗口岸货检区、现状口岸生活区及口岸周边地块,面积约0.91平方公里。

设计说明

项目旨在将未来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为1+1+1+3相联动的规划布局。主要包含:1个口岸生活带、1个深港科创绿廊、1个国际创享智源、3大功能极核,整体构建一个多维链接的深港科创城脊。 通过地下空间连通所有的轨道站点,并与地面、地上连廊构建多层次的立体慢行回游系统,集聚城市服务、口岸枢纽、科学研发及生活配套等多样化的功能业态,重新定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引领皇岗口岸片区走向未来之路,成为一座立足深港、面向全球的未来之城! 1个口岸生活带 以建设未来口岸产业带为目标,串联三大功能极核。沿河打造软质与硬质岸线相结合的水岸空间,两侧的建筑由近及远逐步升高,融入休闲生活功能,整体形成多层次的水岸生活长卷。 1个深港科创生态绿廊 打造连接深港两地园区的生态中轴,并沿着水岸和街道空间向两侧延展,搭建科学园的十字型开放空间骨架,在交汇处形成园区服务配套核心-科学联盟,最大程度激发出科学家的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催生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 1个国际创享智源 建立大容量、高效率、强联系的24H活力的科学家工作容器,突出高度互动共享的园区氛围。定制化打造两大园区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共享的科学实验室体系和科学产业服务体系。 3个功能极核 依托基地轨道交通优势及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复合打造三大功能极核:超级口岸、科学联盟、生活都会,全面刷新区域城市形象,引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走向世界级科学舞台中心。

▲总平面

▲概念生成

以城脊为脉络,向外围的腹地空间进行延展,缝合多个功能片区,串联多个核心,聚集城市的交通、空间、服务、生态、文化等要素,各个片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整体形成功能复合的口岸产业带。主要覆盖南侧以双口岸交互的超级口岸综合体、中部以科学配套服务为核心的创享智源及北侧以福邻站为核心的生活都会。

▲绿廊规划

打通从笔架山经深圳中央公园的城市绿洲至香港园区,将河岸的生态景观通过多条廊道延伸至社区内部,共筑深港科学绿网,对高架、福田河与深圳河的交汇处等节点空间进行生态景观改造,将交错高架桥下的消极空间打造成生态湿地公园,营造沉浸式自然体验,沿着城脊打造生态景观水系,通过多样化的水岸空间,营造宜人的亲水界面,为片区的生活注入活力。

▲规划结构

1个口岸生活带、1个深港科创生态绿廊、1个国际创享智源 3个功能极核:超级口岸、科学联盟、生活都会

▲生活口岸效果图

▲科学联盟效果图

▲生活都会效果图

▲效果图

▲三个功能极核:超级口岸剖面

▲三个功能极核:科学联盟剖面

▲三个功能极核:生活都会剖面

▲沿河立面效果图

▲整体效果图

▲鸟瞰图

设计感悟

项目位于深港边界,是深港两地合谋共建的对话核心区域,对深港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案重视两岸关系的独特属性,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重点解决口岸片区人流疏导、科学园区交通体系等专业问题,为片区未来能代表中国,融入国际出谋划策。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