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拾荒——健康生活视角下漂浮垃圾的拦截利用
作品编号:ILIA-S-20207636
主创姓名:邹婷
设计成员:梁泽昊 杜成成 李嘉祥 牛勃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海口拾荒——健康生活视角下漂浮垃圾的拦截利用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刘媛
设计时间:2020-06-15
项目地点:海南省临高县文澜江入海口
项目规模:1.7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平面图与设计分析图
大量垃圾随季风洋流飘向文澜河入海口,并在入海口和附近海滩堆积,导致附近的水质下降,水生动植物受到威胁;同时沿线村镇内部产生的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滞留在城镇各处,随人类活动和自然影响进入河流,后随河流进入海洋,恶性循环。因此文澜河入海口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项目选区河道的堆积岸设置垃圾拦截装置,更利于垃圾顺应水流趋势流动
设计说明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严重的大背景下,本次设计选取中国海南省临高县文澜江入海口进行入海垃圾拦截与再利用设计。使垃圾产业与河道周边的村落经济相结合,”垃圾拦截-村民经济-垃圾处理-再生资源投入市场”形成闭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带动旅游产业、提高公众参与、传播环保理念、保护海洋家园。
拦截物为设计的核心,主要按拦截对象的体积大中小划分,体现出拦截物的阶段化与多样化,巧妙运用其造型将垃圾顺利引导至处理场地。
▲设计背景与策略图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严重的大背景下,本次设计选取中国海南省临高县文澜江入海口进行入海垃圾拦截与再利用设计。
▲居民生活区、公园净化区和农田改造区设计图
在垃圾处理的末端分为四区:居民生活区、公园净化区、农田改造区和旅游体验区。分别对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旅游体验区和鸟瞰图
在垃圾处理的末端分为四区:居民生活区、公园净化区、农田改造区和旅游体验区。分别对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设计感悟
项目以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为大背景下,结合国际形势与海南省的发展策略,提出顺应发展的环保手段,将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结合,体现出环境设计的多面性。
设计亮点
项目选取河道的堆积岸设置垃圾拦截装置,更利于垃圾顺应水流趋势流动。拦截物为设计的核心,主要按拦截对象的体积大中小划分,体现出拦截物的阶段化与多样化,巧妙运用其造型将垃圾顺利引导至处理场地。在垃圾处理的末端分为四区:居民生活区、公园净化区、农田改造区和旅游体验区。分别对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