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切片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0 16:38

投票数

3

浏览量

95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94
主创姓名:曾爱琳 王阐亿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更新改造建筑
项目名称:时间切片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指导老师:黄颖
设计时间:2024-06-10
项目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炮校遗址
项目规模:5943㎡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更新改造建筑

▲鸟瞰效果&前期分析

从对场地大区位的分析中整理出周边三种类型影响因素:住宅、商业、学校。故该图文信息中心的改造需要回应周边居民、商业发展、信息交流平台这三点。右侧下方分析则是通过实地调研得出的,更小场地范围的,周边道路、原功能布局、植被分析。从鸟瞰效果图可以发现,改造后的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图文信息中心主体、岗亭及庭院、附属建筑,分别代表着改造前原场地的礼堂、原有岗亭、原有居民建筑。改造工作在其基础上提炼创新,但对于最主要的改造建筑---重庆第二炮校礼堂采取最大的尊重,结构和立面上尽量不做大改动。

设计说明

『Time Slice—时间切片』是基于场所历史和空间意向转译的重庆第二炮校礼堂改造项目,改造后的建筑功能为图文信息中心。 在对场地、周边、历史,通过实地和线上多维度多方面的考察、调研后,我们希望让曾经精彩的重庆第二炮校礼堂带领整个场地迸发出新的活力。具体核心思路为保留场地时间轴上不同时间点的历史和记忆,将它们以新的秩序编织,从而激活场地,正如摄影中的时间切片,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瞬间整合成一张新的照片,形成全新的景象。时间切片打破了时间的线性,记忆、现在、未来成为切片式的存在,三种维度的交融带来生活速写般的电影感。 由此,我们得出我们的设计策略,将场地历史记忆特征转译进不同的空间,通过廊道彼此串联,访客可以自由地在建筑中穿行,最终,这个图文信息中心不只是信息的集合地,更像是一部关于带领访客穿越时空,感受场地演变的生动电影,将记忆传承下去。 针对这样一个旧厂改造项目,新旧关系十分重要,对于旧建筑礼堂,我们采取最大的尊重,将新体量的放置与其拉开一定距离,二者之间以场地原有的岗亭联系起来。岗亭像一座灯塔,成为了横向秩序中加入的新竖向秩序,不惧风雨为人民服务,昭示着过去的记忆,用旧材料--砖的新表现形式来塑造新的活力。我们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小场景的塑造,包括但不限于对场地原有轴线的多方面回应、对材质肌理的传承展示、合理完善的构造分析。

▲概念分析&总体设计

左侧的场地规划图展现了我们对场地内遗址的综合串联与运用,希望打造一个通过红色廊道串联起的、可游览的历史路线。

▲平面设计&局部透视

平面图中对场地原本存在的物体进行了红色的标注,比如礼堂原有结构、保留部分居民建筑墙体、原有场地的树种等。

▲构造分析图&小场景节点

构造分析图部分,提取部分重要节点,详细展现与附属建筑相关部分的构造方法及具体分析,包括金属屋面板、场地原有特色砖花的立面运用、老墙改造的旋转书架、原有岗亭的改造分析、岗亭庭院的树屋自由阅读区、文字砖墙的里面。底图为附属建筑结构爆炸图。小场景节点部分,详细展现了各个节点的材料及行为设置。通过该场景的轴测图最大程度展现设计初衷的效果。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时间切片”概念重构场地记忆,融合历史、当下与未来,创造沉浸式空间体验。廊道串联各功能区,使访客自由穿行。通过设置岗亭作为秩序节点,引导人流、优化功能布局,并增强场地互动性。建筑不仅是信息承载体,更是历史叙事的媒介,在保留记忆的同时激活场地,为旧厂改造提供创新范式,具备示范性价值。

设计亮点

设计亮点 1. 时间切片概念的创新运用:突破线性时间观念,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地特征整合,以建筑语言重构场地记忆,形成动态的时空体验。 2. 廊道串联的空间组织:采用廊道作为主要联系路径,让访客在自由穿行中感受时间的层次递进,增强探索性与互动性。 3. 设置岗亭以构建新秩序:通过在场地内合理设置岗亭,不仅引导人流动线,强化空间的层次感,还在功能上提供服务、信息交互等支持,使其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体验的重要节点。 4. 电影感的叙事体验:以流动的空间序列塑造如电影蒙太奇般的场景转换,使建筑不仅是承载功能的场所,更成为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媒介,赋予场地新的生命力。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