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鸣水岸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9 21:22

投票数

2

浏览量

53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54
主创姓名:张奕阳
设计成员:张奕阳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
项目名称:和鸣水岸
院校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周毅刚
设计时间:2024-06-06
项目地点:广州大学城中心湖边
项目规模:60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大透、高差处理、场地分析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中心湖生态核心区,用地24,210㎡,总建筑面积10,500㎡,占地面积7300㎡。西侧临700亩中心湖水域,东接大学城南区学生生活组团,南北两侧与体育场馆形成文化活力三角。 【三大设计策略】 一、地景重构·立体生长 场地巧妙化解4米南北高差,采用"半地下生态基座+倾斜画廊"复合结构。地下层以覆土建筑形式嵌入地形,设置恒温恒湿藏品库与沉浸式音像档案馆;场地西南侧的高差通过倾斜的画廊串联各功能区,实现建筑与地形的共生演进。 二、社会剧场·文化共构 突破传统博物馆边界,在保证博物馆内部完整独立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场地对外开放程度: 湖畔市民广场,设置户外舞台,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与滨湖环形步道连成一片成为人流活动汇聚的重要场所 场地公共空间占比可达40%,有效提升博物馆场地活力和社会参与度。 三、岭南绿芯·低碳语法 通过优化朝向、开窗策略,采用恰当措施如:屋顶花园、北向幕墙采光、灰空间廊道、双层low-e中空玻璃、侧高窗避免眩光等措施减少建筑能耗,提升建筑空间舒适度,通过太阳能光伏瓦充分利用太阳能。 以“自然共奏,众声和鸣”为核心理念,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参与深度交织,打造一座 “会呼吸的滨湖音乐博物馆”,于城市绿肺中构筑文化新地标。

总平面图、小透、报告厅平面、形体生成

场地活跃度、首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

流线分析、功能分区、遮阳采光、立面图、剖面图

设计感悟

以“自然共奏,众声和鸣”为核心理念,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参与深度交织,打造一座 “会呼吸的滨湖音乐博物馆”,于城市绿肺中构筑文化新地标。

设计亮点

1.场地处理 2.公众参与 3.可持续发展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