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智联山海·人城永续共生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8 20:07

投票数

161

浏览量

1269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22
主创姓名:吴茜娅 高娟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eVTOL智联山海·人城永续共生
院校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
指导老师:罗艳杨
设计时间:2025-03-18
项目地点: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展板一

【理念创新:重构海岛发展逻辑】 突破传统渔村发展路径,构建"三维立体共生"模型:纵向贯通"山-海-城"垂直生态系统,横向链接"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通过EVTOL空中交通网络建设,搭建起海岛与大陆的"15分钟经济圈",破解地理隔离困境。创新设计"海陆空"立体产业矩阵,形成深海养殖、生态旅游、空港经济三大产业集群,实现渔业产值倍增与产业结构优化。

设计说明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以"山海人城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起"三生共融、四维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本规划立足舟山衢山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前沿科技赋能,创新打造集产业升级、生态修复、智慧治理于一体的海岛振兴范式,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渔村振兴系统解决方案。 【理念创新:重构海岛发展逻辑】 突破传统渔村发展路径,构建"三维立体共生"模型:纵向贯通"山-海-城"垂直生态系统,横向链接"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通过EVTOL空中交通网络建设,搭建起海岛与大陆的"15分钟经济圈",破解地理隔离困境。创新设计"海陆空"立体产业矩阵,形成深海养殖、生态旅游、空港经济三大产业集群,实现渔业产值倍增与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修复:构建蓝色生命共同体】 实施"蓝碳海岛"生态工程:近岸红树林生态屏障修复、潮间带生物栖息地重建,形成韧性海岸带以此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孪生海岛】 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低空部署EVTOL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海面布设智能浮标阵列,海底安装声学监测设备,形成全天候生态大数据平台。开发渔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养殖密度智能调控、赤潮灾害提前预警、旅游流量实时监测等功能。特别设计"数字渔民"终端,提供多项智能服务,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

展板二

【生态修复:构建蓝色生命共同体】 实施"蓝碳海岛"生态工程:近岸红树林生态屏障修复、潮间带生物栖息地重建,形成韧性海岸带以此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展板三

【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孪生海岛】 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低空部署EVTOL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海面布设智能浮标阵列,海底安装声学监测设备,形成全天候生态大数据平台。开发渔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养殖密度智能调控、赤潮灾害提前预警、旅游流量实时监测等功能。特别设计"数字渔民"终端,提供多项智能服务,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

设计感悟

本项目开创性构建科技赋能、生态优先的海岛振兴新模式,通过EVTOL立体交通网络破解海岛发展桎梏,创新融合蓝碳工程与智慧监测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其"三生共融"体系将传统渔业升级为空港经济、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出可复制的海岛型乡村振兴系统方案,兼具科技创新价值、生态示范效应与社会推广意义。

设计亮点

【立体交通革新】 首创eVTOL海岛空港网络,建立"山-海-城"15分钟立体交通圈,串联深海养殖区、生态旅游带与空港经济枢纽,激活全域资源联动。 【蓝碳生态闭环】 近岸红树林生态屏障修复、潮间带生物栖息地重建,形成韧性海岸带以此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智慧生态中枢】 部署空天地海监测矩阵(EVTOL多光谱扫描+智能浮标阵列+海底声呐等),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养殖密度、预警赤潮灾害,建成全球首个海洋生态智慧管理闭环系统,生态响应速度提升至秒级。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