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乡情,耕食生活--基于未来社区可食化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21 14:52

投票数

145

浏览量

1804
作品编号:ILIA-S-202412672
主创姓名:樊思仪
设计成员:马卓裕 程继瑜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城中乡情,耕食生活--基于未来社区可食化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于东飞
设计时间:2024-07-21
项目地点:成都市双流区兴隆镇双府新区中建华府锦城
项目规模:小型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设计背景与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宜居性,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开始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而老旧社区 中普遍存在的空间结构混乱、基础设施落后、景观空间被分化等问题,在文化 、教育、环境等方面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进行改造。同时,随着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可食性景观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社区内的景观不再以观赏价值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将可食性景观纳入其中,使其具有可食性、趣味性、教育性。但在城市中,由于老旧社区居住空间可使用种植区域较少,人们主要在屋顶或是宅前绿地开辟种植可食性景观,这就造成了社区景观层次混乱、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对老旧社区进行可食性景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设计说明

本方案本方案围绕未来社区为主体将可食性景观与未来社区相结合,进行未来社区景观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老旧社区可食性景观改造中存在的空间功能缺失、环境杂乱、景观效果不佳等相关问题。通过对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探讨可食性景观与老旧社区相结合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将城市微更新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打造未来社区,使可食性景观作为社区景观的一部分,通过改造让老旧社区景观具有可食性、观赏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价值,以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可食植物类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智慧园林技术、农耕民俗文化宣传等设计策略的提出,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以解决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营造更加多样化、有趣且可持续的社区环境。以微更新的改造方式对未来社区进行可食性景观更新,有效改善社区可食景观环境杂乱、互动性低、空间零散、生态效益低、景观层次少等问题,使空闲绿地功能多样化;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后期规划,利用生态资源改善景观种植情况,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效果和社区文化氛围。

▲前期分析与设计构思

通过分析老旧社区可食性景观改造中存在的空间功能缺失、环境杂乱、景观效果不佳等相关问题。对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探讨可食性景观与老旧社区相结合的需求及可行性,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

通过可食植物类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智慧园林技术、农耕民俗文化宣传等设计策略的提出,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以解决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营造更加多样化、有趣且可持续的社区环境。以微更新的改造方式对未来社区进行可食性景观更新,有效改善社区可食景观环境杂乱、互动性低、空间零散、生态效益低、景观层次少等问题,使空闲绿地功能多样化;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后期规划,利用生态资源改善景观种植情况,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效果和社区文化氛围。

▲憧憬与展望

该方案通过探析未来社区可食性景观设计策略,提出总体设计思路,分别从可食性景观的改造方式、景观设计、后期维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统一,对社区内的广场空地、道路两旁、宅前绿地、公共设施,住宅屋顶等区域进行可食性景观改造,用生态设计手法实现社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及社区归属感!

设计感悟

本方案以城市农耕归乡文化为设计主题,以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智慧园林技术、农耕民俗文化宣传等为基础进行设计。基于城乡绿地视角下,旨在营造优美的未来社区微农业景观环境,发挥可食性景观的园艺疗法功效,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状况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城市社区更新提供微农业景观营建思路与策略。

设计亮点

通过改造让老旧社区景观具有可食性、观赏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价值,以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通过可食植物类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智慧园林技术、农耕民俗文化宣传等设计策略的提出,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以解决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营造更加多样化、有趣且可持续的社区环境,从而达到未来社区景观可食化。以微更新的改造方式对未来社区进行可食性景观更新,有效改善社区可食景观环境杂乱、互动性低、空间零散、生态效益低、景观层次少等问题,使空闲绿地功能多样化;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后期规划,利用生态资源改善景观种植情况,提升社区整体环境效果和社区文化氛围。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