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为引,归乡有路——文化兴村理念下城乡融合类乡村回归性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7/21 13:05

投票数

8

浏览量

555
作品编号:ILIA-S-202412583
主创姓名:张淼 张佳雯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项目名称:以“兴”为引,归乡有路——文化兴村理念下城乡融合类乡村回归性设计
院校名称: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林慧颖
设计时间:2024-06-13
项目地点: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一间村
项目规模:4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前期分析与鸟瞰图

前期分析包括区位分析,场地现状分析,场地内部分析,场地周边环境分析,上位规划,政策解读等。鸟瞰图展示二十四节气游览路线。

设计说明

本设计立足场地城郊融合类乡村的定位,依据文旅融合,文化兴村的政策,针对一间村空置荒芜的现状进行设计。以“文化为引,归乡兴村”为主题,以“文化兴村”为核心理念,选择长春市城郊融合类乡村一间村为设计地点,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城郊融合乡村都在面临着消亡以及村民外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要振兴乡村,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活环境、配套设施、教育等多方因素,全面提高乡村收入以及基础设施,以良性的发展促进人口回流,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此次设计将重点放在城乡融合,以发展城市近郊周末旅游为主,结合村落农业优势,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收入,并且使用智能绿色手段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以及乡村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提取传统文化植入村子,通过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融合村子农业为主的特点对村子进行规划,按节气顺序引导,村子主路为轴,构建村子功能网络。通过对各个功能节点“中间值”的打造,把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而出,赋予空间全新的形态与功能,又通过传统文化串联起各个功能节点,形成清晰发展脉络,赋予村子活力,带动村子一二三产发展,吸引外流人口回归,使村子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使游子归乡,旅客流连。

问题梳理与概念提取

问题梳理从人不归,业失衡,景破碎,村闲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而后根据场地现状提出“中间值”的策略。本方案采用“文化兴村”的理念,挖掘人文历史与传统文化,对村庄空间进行设计,根据二十四节气设计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景观空间,但这些空间有具有共同点,这就是对“中间值”的物化。

策略解读与实施

针对问题梳理的四个方面,分别提出对应策略。通过业兴留人,产兴增收,景兴客至,文兴活村四个核心策略进行设计,以期达到村庄产业重生,人口回归的目的。

效果图与分析图

通过对自然轮回智慧的利用,构建特色游览路线,可以体验一年“春夏秋冬,四时四景”亦可以体验一天“朝昼夕夜,四时四景”。同时对村庄道路进行更新设计,满足使用需求。在植物配置上,采摘体验区域作物根据不同季节进行不同种植搭配,在造景上选择乡土植物营造乡土特色。

设计感悟

引入文化兴村理念,挖掘场地人文历史,深挖农耕文化资源,同时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把村庄资源活化利用。以时间为序,“春夏秋冬”对应“朝昼夕夜”,串联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并以二十四节气所处星盘加以演变,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打造具有叙事性的体验式空间。带动村庄产业复苏,实现乡村振兴。

设计亮点

(1)文化兴村理念 通过对场地问题的梳理,引入文化兴村理念,挖掘场地人文历史,深挖农耕文化资源,同时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把村庄资源活化利用。 (2)特色景观体验游线 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以时间为序,“春夏秋冬”对应“朝昼夕夜”,串联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并以二十四节气所处星盘加以演变,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打造具有叙事性的体验式空间。既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从而带动村子经济,又能使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有趣,村子更加宜居宜业,吸引离乡游子回归。 (3)农耕文化接续与传统文化的引入 根据村庄人文历史,土地特色,主要业态,提取村庄文化——农耕文化,同时引入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对场地进行设计。用文化价值带动村庄效益,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4)满足人群需求 外来游客:通过设计体验景观吸引外来游客来游览。让他们可以在村庄内体验到其他生活环境没有的景观,结合了村庄的特色,设置了体验采摘园,休闲活动区,稻田观景台,特色交易集市,特色民宿等功能区。 村民:设计了娱乐交流广场,农产品加工区域,农作物存储空间等功能区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5)产业重生,人口回归 对村庄现有产业形式与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化价值植入与特色景观打造,使村庄一二三产业得以重生,以积极健康的姿态重新焕发生机,为空置干枯的村落注入活力,吸引旅者流连,游子归乡。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