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重链·碳寻新织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3/25 21:43

投票数

1077

浏览量

7655
作品编号:ILIA-S-WORL12510
主创姓名:谭思成
设计成员:黄玲 张子怡
申报类别:其它 - 更新改造类:居住环境更新规划
项目名称:时空重链·碳寻新织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王芳 邸玮
设计时间:2024-03-01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片区
项目规模:62公顷
项目类别:其它-更新改造类:居住环境更新规划

场地规划改造蓝图

方案聚焦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红专南路片区,总面积约61.8公顷,其承载着城南丰富的市井生活与集体记忆。方案结合“链+恋”理念,从多维角度入手,融入绿色低碳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时空重链促碳寻新织。同时团队设计社区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养老院、屋顶花园等公共空间重点项目,唤醒场所精神,为新老居民提供共有记忆连接点。

设计说明

本方案聚焦于陕西省西安市红专南路片区,东起翠华路,西至长安南路,北起雁塔西路,南至雁南一路,总面积约61.81公顷,其承载着长安城南丰富的市井生活与集体记忆。随着经济日益繁荣和人口不断涌入的当下,该片区呈现出社区生活割裂、活力缺失、空间碎片化、共同记忆淡化、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不足等问题。 项目结合当下“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多元宜居”的居住区规划改造趋势,以产业、功能、用地等多元复合为导向,打造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人群的共享宜居新场景,设计团队运用链接、织补、共享等手法,从时间和空间两重维度入手,通过对街道、公园及边角微空间的改造,增强空间的多样性和吸引力,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挖掘场地文化、策划社区活动,促进不同群体之间交流,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现旧忆新织。 设计团队将红专南路片区的东八里小区和红专小区作为前期改造试点,远期会将该改造模式推广至整个红专南路片区,为不同群体之间创造更多共同话题,唤醒场所精神,为新老居民提供共有的记忆连接点,以谱写红专南路片区故事的新篇章。

场地现状问题调研及规划改造策略分析

设计团队通过前期长期驻场调研,挖掘场地“文三代”故事,建立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凝练场地现状问题。针对场地问题提出“链+恋”规划理念,通过“承脉、共场、织网、增配、融绿”等规划策略,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规划打造片区新蓝图。

东八里小区及红专路小区居住环境更新规划设计

针对红专南路片区中的八里小区地块,团队秉持延续八里文化、重构街坊空间的思路,将东八里三区以廊道和铺地相结合的形式重新链接起来,将符号化设计运用到节点空间中以重塑东八里街坊的集体记忆。 针对片区中的红专路小区地块,在顺应地块现状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南北片区,针对北片区底层空间进行住改商调整,打造屋顶花园以解决居民活动空间缺失、日照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打通并串联屋顶空间以链接南北片区,在确保社区公平性的同时丰富居民活动类型,实现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更新改造后社区未来场景故事

同时团队设计社区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养老院、屋顶花园等公共空间重点项目,唤醒场所精神,为新老居民提供共有记忆连接点,构想场地在不同时间、空间维度的故事。结合现有社区管理体系,建立红专南路社区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帮助居民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真正达到“链人家·人恋家”的规划改造效果,谱写红专南路片区故事的新篇章。

设计感悟

本项目直击老旧社区当下面临的弊病,创新性提出“链+恋”规划改造理念,从多维角度入手,通过延承轴脉、共享场地、织补路网、增加配套、融入公园等规划策略,同时融入低碳出行、立体绿化、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等低碳材料技术,符合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亮点

针对既有住区各自为政、封闭割裂、人际关系淡漠、设施场地缺失、场地活力不足等问题,设计团队提出“链+恋”理念,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切入,通过“承脉、共场、织网、增配、融绿”等空间设计手法,在建筑、场地及环境、交通等方面运用绿色低碳技术,链人群、链空间、链行为、链生活,构建文脉延续、资源共享、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新社区。设计中还结合现有社区管理体系,建立红专南路社区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帮助居民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换,真正达到“链人家·人恋家”的规划改造效果。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