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造院】陕西省柏社村地坑窑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30 22:23

投票数

9

浏览量

2048
作品编号:ILIA-S-202312371
主创姓名:焦璐瑶
设计成员:汪佳慧 陈靖楠 王丛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项目名称:【造园·造院】陕西省柏社村地坑窑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侯钰 于淼
设计时间:2023-08-30
项目地点:陕西省柏社村
项目规模:5.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造园2-共享游园

共享游园:“共享游园”片区设计运用基础地坑单体组合创造了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包括晒粱地坑院、农业种植体验区、儿童生态教育地坑院、开放演艺下沉广场和瞭望台与休憩地坑院。晒粱地坑院是农作物的晾晒、储藏与地坑窑结合的新形式;农业种植体验区是地上生态种植区域,主要在满足当地居民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体验区和休憩功能;儿童生态教育地坑院将儿童生态科普教育功能与地坑窑结合,增加地坑窑的趣味性;开放演艺下沉广场是农业教育园的主广场,将公共活动广场与地坑窑结合,增加人群之间的交流;瞭望台与休憩地坑院将阶梯种植体验、休憩功能与地坑窑结合,增加地坑窑的空间体验感。

设计说明

柏社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境内的最北面,因历史植柏树而得名“柏社”。村落的建筑主要形式为地坑窑,形成“见树木不见村落,见村落不见房屋,闻人声难觅人踪”的独特景象。地坑窑的建筑形式类似传统的地上四合院,是四壁闭合的地下四合院,在渭北又被俗称“暗庄子”,民居的组合类型和外部形态与黄土高原地形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特别的文化景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地坑窑只作为单体民居日渐没落,后续出现的改造形式也主要集中在窑本体的改造更新。随着村落民俗文化流失、公共空间缺乏、村落活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我们提出设想,是否可以赋予窑洞新功能,将窑洞乡土元素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提供窑洞公共改造范式。本设计是在地坑窑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一场空间实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造园·造院”的概念,结合现状引入“探索窖园、共享游园、无界戏园、洄游庙园”四大概念,希望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创造出多元化的公共空间,提高景观的公共服务能力。本设计目的在于勾起离去者的乡愁,吸引外来者的参与,从而增加该场地的活力,提高原住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最大限度地体现“筑梦山水·和美人居”的理念。

前期分析+整体设计

通过对基地进行交通流线的梳理和文化特色的分析,本设计在基地中选取了四处地块进行改造设计,并通过村落中一条四米宽的主要道路进行串联。设计功能空间主要从文化传承和公共空间两方面着手,在对地坑窑进行改造的基础上,一方面将窑洞乡土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另一方面要增加该场地的活力,提高原住民文化认同。设计充分体现了“筑梦山水·和美人居”主题理念,结合现状条件引入“探索窖园、共享游园、无界戏园、洄游庙园”四大概念,将场地作为一场空间实验进行改造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希望通过多元化设计满足游人在场地中的各种自发性行为,通过公共空间设计提高景观的公共服务能力。

造园1-探索窖园

探索窖园:“探索窖园”片区主要设计了现代迭代试验区、砖混更新展示区和黄土荒废裸露区三大部分。在现代迭代试验区主要考虑到各种新型建筑材料能否与地坑窑结合,并结合猜想设置两处空间作自然乘凉;在砖混更新展示区主要展示地坑窑在使用砖混进行内部加固阶段的营造技艺以及裸露的内部砖混结构,同时展示柏社村地坑窑建设历史文化;在黄士荒废裸露区主要展示落寞的黄土遗存,让游人从三个层面近距离与地坑窑互动。

造园3.4-无界戏园.洄游庙园

无界戏园:明末时期,柏社村的秦腔辉煌一时,唱响关中北部,当时村内搭建了少有大戏楼,盛极一时,但文革时拆毁,现在已经在此处建立了信号塔仅留存了戏楼遗址。“无界戏园”的片区设计方案围绕柏社村的旧戏台与秦腔戏曲文化展开,将戏楼遗址周边四处地坑院活化利用,围绕戏曲全流程展开。读戏、观戏、学戏、唱戏分别对应秦腔展示窑、柏社戏园窑、拜师学艺窑以及秦腔体验窑,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而激发老村活力、凝聚传统秦腔文化、传承柏社生活,将本片区建设为柏社村中展示、体验与传承秦腔戏曲文化的重要节点。 洄游庙园:“洄游庙园”设计片区地处柏社村东南角,片区内有一处古涝池、一棵古槐树、一座娘娘庙以及多处地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筑梦山水·和美人居的理念,一方面将地上存留的历史景观进行重塑,一方面结合场地将地坑窑植入新功能并结合功能改造其空间形态。本片区拥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娘娘庙,在设计初期考虑到此,因此将片区定位为河游庙园,希望结合柏社庙会对片区进行激活。在设计时提出“庙会三部曲”的概念,即祭神、娱乐、贸易,由此将场地分为三大功能分区,结合地上文化景观和地下窑洞改造,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一处流线丰富、功能多样的文化公共空间。

设计感悟

柏社村以该地区传统民居为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属性,本设计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在对传统地坑窑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创造了多元化的四大公共空间片区,即探索窖园、共享游园、无界戏园、洄游庙园,充分体现了“筑梦山水·和美人居”主题理念,提高了景观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加了柏社村的乡村活力。

设计亮点

本设计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挖掘地方特色,提出“造园·造院”的概念:一方面赋予窑洞新功能,将窑洞乡土元素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提供窑洞公共改造范式;另一方面在地坑窑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一场空间实验,结合现状引入“探索窖园、共享游园、无界戏园、洄游庙园”四大概念,创造出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利用既有优势激发村落活力,勾起离去者的乡愁,吸引外来者的参与,体现了“筑梦山水·和美人居”的理念。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