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计划——基于多动线结构的中牟县雁月湖滨水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30 11:28

投票数

5

浏览量

1325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81
主创姓名:张傲林
设计成员:田晓艳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动线计划——基于多动线结构的中牟县雁月湖滨水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刘静霞 卢素英
设计时间:2023-08-01
项目地点:郑州市中牟县雁月湖
项目规模:112.4万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总平面图及规划分析

曾经作为运粮河在完成使命后失去了昔日繁华,如今已成为了杂乱无章的一条河道,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生机,如何将场地重新激活,让其成为一个让人舒适的人居环境居地?如何让该场地与人民的生活充分结合?场地设计时充分挖掘场地文化,将生态与场地发展融合,打造一个综合性滨水景观廊道。

设计说明

该项目位于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中心区域,总规划面积约112.4万平方米,包括引水渠和运粮河两部分。设计主要是通过对运粮河及引水河道的设计,将其打造为一处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景观廊道,形成继雁鸣湖风景区后体现生态修复与保护和旅游创新发展有机融合的典范工程,同时也符合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在对场地进行设计时保护了滨水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发挥河流及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该地区成为雁鸣湖镇旅游发展的特色景区。 本设计主要以“多动线”为基本理念框架,整个区域贯穿三条动线,即“生态动线”“文化动线”“生活动线”,三条动线将“两带两核三片区”的景观结构整体串联,使每个区域起到多功能合一的效果。通过场地分析规划,整体运用了双碳理念以及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现有的地形以及本土材料对该场地进行改造设计,同时通过对场地系统改善,使该场地达到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

前期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项目现状在文化、生态和空间方面的失活,结合人群、文化和候鸟等多方面分析,构筑出新策略,并提出动线计划以期用新的多点串联线性连接唤醒场地活力,为场地周边未来规划提供一个活力唤醒点。

重点解读

针对湿地背景、周边多居民区和上位规划未来旅游方向发展提出三个主要方向,并以此为导向构筑三条核心流线作为动线计划的主要内容,并化线成片将相邻线路联合成一个主题片区安置功能。最后形成三条分别以生态、文化、生活为导向的动线,通过扩散三个主题的内容再多维结合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人流聚集点,并总体规划使其结构清晰,位置合理。

动线解读及剖透视分析

基于“多动线”理念框架,设计主要包括三条动线,即“生态动线”、“文化动线”和“生活动线”。这三条动线贯穿整个区域,将“两带两核三片区”的景观结构紧密连接,实现多功能的综合效果。通过详细的场地分析和规划,运用双碳理念和海绵城市概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本土材料,对场地进行改造设计,以达到生态系统稳定的目标。设计内容,剖透视分析生态循环结构和生态湿地净化

设计感悟

项目在设计前对场地进行现场调研,充分了解场地现状问题及周边情况,在设计时对场地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周边环境及场地情况对其规划定位,同时将双碳和海绵城市计划融入其中,也应用了智慧园林的手法,更好的监控管理整个片区。项目不仅对生态有了提升,还提升整体人居环境。

设计亮点

设计以“多动线”为理念,整个区域以三条动线 “生态动线”“文化动线”“生活动线”贯穿,每条动线有相应的景观节点,将场地打造成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科普教育 ”为一体的景观长廊。 设计将双碳计划和海绵城市计划融入其中,对于当地生态也进行了修复,同时结合场地的现状,对不同的地形进行了不同的设计,让整个设计充满吸进力。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