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共荣
作品编号:ILIA-S-202312135
主创姓名:王艺涵
设计成员:王艺涵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共融·共荣
院校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玖玥
设计时间:2023-08-26
项目地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东侧河道设计
项目规模:76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鸟瞰图
该图为从场地北侧上空进行观看的大鸟瞰图,纵观整个场地,绿树成荫,百草丰茂,可以清晰地看到滨水道路与绿地道路的不同设计及功能性的不同传递。远处可看到架起的景观桥,与不同高差的绿地形成形成立体交通网。另外水中浮岛,自然驳岸等设计,充分体现蓝绿结合的设计理念。
设计说明
本方案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河道位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东侧,属于龙子湖的支流之一,向南汇入东风渠。设计主题为“共融,共荣”,旨在实现功能分区、交通网络、体验感受、驳岸设计多方面的共融。
在功能分区方面,本方案主要面向周边大学城的学生以及周边居民,设置娱乐、亲水、观景、露营、交谈等多种活动体验,丰富大学生及居民的悠闲时间,提供一个社交互动的场所。
为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本方案充分利用桥上、桥下及亲水区域的不同高差,打造生态互联的立体景观感受。设计方案将曲线桥和直线桥结合,以展现水与桥的融合之美,营造出一种流线型、自然亲和的空间感。
在驳岸设计方面,本方案采用自然式驳岸、垂直式驳岸及阶梯式驳岸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植被的设计,满足滨水空间的露营、观水和亲水需求。同时,驳岸设计还注重保护河岸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设计,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多功能、多样化的滨水景观,为周边大学生及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促进社区共融发展,实现水岸共荣的美好愿景。综上所述,本方案将以共融的理念融入不同的方面,创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空间。
现状分析
通过对场地滨水道路、绿地道路、植被种植、功能区域的详尽分析,对场地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更有导向的进行设计。道路方面,根据功能性,体验感等进行了分析;植物种植方面,主要从种植的合理性、景观感受等进行了分析;功能区方面主要从人群使用体验,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设计策略
针对现状情况制定了多个目标,目标一为打造丰富功能景观,目标二为打造多层立体交通,目标三为蓝绿空间交融,目标四为多驳岸感受结合。并通过对每一目标的制定详细的策略。
效果图
效果图主要从休憩、自然、运动、休闲四个领域不同感受进行展开,并对人群使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附上平面详图,便于清晰地感知效果图位置所在。并对效果图进行了详细介绍。
设计感悟
项目河道位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东侧。面积较小,但对周边大学和居民而言是一处位置极佳的休闲绿地。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原河道的改造,打造一个生态、多功能、多样化的滨水景观,为周边大学生及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促进社区共融发展,实现水岸共荣的美好愿景。
设计亮点
生态设计,本方案注重保护河岸生态环境,采用自然式驳岸和垂直式驳岸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保持河道的天然状态,增强其生态功能,提高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多功能性,方案主要面向大学城学生和周边居民,设置多种活动体验区,包括亲水、观景、露营、交谈等,满足不同人群对户外休闲娱乐的需求。
社交互动,通过设计创造一个社交互动的场所,为大学生和居民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社区共融发展。
立体景观感受,充分利用桥上、桥下及亲水区域的高差,打造生态互联的立体景观感受,展现水与桥的融合之美,创造出一种流线型、自然亲和的空间感。
可持续发展,方案注重保护河岸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设计中考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