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湿地,百鸟起舞——武汉长江流域天兴绿洲生态治理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94
主创姓名:胡莹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项目名称:江心湿地,百鸟起舞——武汉长江流域天兴绿洲生态治理
院校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指导老师:常樱
设计时间:2023-08-26
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天兴洲
项目规模:26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设计背景与场地分析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首要特大型城市之一 “百湖之市”“湿地之城”。天兴州作为武汉市区中心唯一长江内部绿洲,因历史上天兴州受长江洪水灾害多次遭到整体淹没,目前周内生态较为原始落后。本次设计在此背景下希望能够解决部分生态问题、居民较为“落后”的生活方式问题的同时,把武汉市深藏已久的原始绿洲展现出来。
设计说明
2022年第十四届湿地公约在武汉举办,将武汉优质湿地资源展示于世界。天兴州是武汉长江流域自然形成的江心洲,有绝佳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方案以“江心湿地-候鸟起舞”为主题,以高保护、浅开发为出发点,修复绿洲的自然屏障、保护原居民农耕资源,同时发挥天兴州原本的生态特色,塑造利于鸟类水禽类栖息生存的微生态江中湿地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基于保护现状绿洲原生生态环境,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放大江心湿地特点。塑造适合鸟禽类栖息的生态环境,提升过后可将社会、经济、生态、景观各个方面相互交融,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整体朝向更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迈进。
场地问题与解决策略
运用现状场地自然、文化、交通、环境其他等优势,加以设计与治理,决绝原始居民的落后问题、部分生态问题、场地发展不良问题。突出绿洲湿地的鸟类栖息特色带来经济效益,低影响开发湿地环境,用预约制旅游经济来缓解原居民的生活落后,使人与环境治理良性循环。
湿地保护区与观光开发区
针对利于鸟类、水禽类栖息的环境,分区为湿地保护区与观光开发区做不同的定位。分析生物数据后,在保护区根据鸟类或其他生物事宜生存的环境做生态保护,整体塑造独立的微生态环境,湿地内部即有良好的微生态链;在观光开发区,借景长江两岸的优质景观,用道路或栈道特色,在天兴洲大桥的下桥处做观光区局部开发。
生态修复区与码头建设区
在洲头尾或生态敏感区,以生态修复为目的做环境治理,尽量减小铺装面积,低影响、微干预;在交通重点的天兴洲码头区域做局部开发,只为居民和少量预约游客的交通便利,以植物为基底,大面积种植湿生或其他适宜植物,局部做码头建设,利用武汉市大江大桥的桥梁特色,设计小体量建筑和铺装,来突显场地特色,增强场地记忆。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把大面积绿洲转化为城市江中湿地景观,既保留了原洲居民农耕劳作的属性,又优化长江滨水景观特色,将武汉市中心一块未开发的湿地展示与全人类。研究过程中收集多篇相关论文受益匪浅,因设计为独立完成,工程量巨大,在思考与制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想展现全部构思难免有缺陷,但希望给武汉市生态提升、给园林规划部门、给相关研究学者一点灵感。
设计亮点
1、 经过大量分析与调研,设计分区较合理;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珍贵资源、放大湿地特色。
2、 利用现状下桥处与码头,两处交通关键点,做少量建设与观光开发,达到低影响、可持续、轻开发。
3、 运用现存栖息的鸟禽类保护动物为契机,提升城市中心的长江湿地环境,使保护动物不再“躲避城市、害怕城市”,畅想未来不止保护鸟类,有更多类似“江豚”珍贵保护动物都可在此生存栖息,与城共舞,百鸟齐飞,亿鱼共游。
4、 利用现有堤坝,与长江季节性高水位共存,湿地理水不治水。
5、 加大政策与机构对洲内管理治理体系,保留现有居民原耕地,做湿地保护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矛盾,做到开发与保护不冲突、湿地与耕地不冲突,景观与农田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