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间,万象婆娑——基于佛教轮回理论的现代墓园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8/29 18:35

投票数

1244

浏览量

5358
作品编号:ILIA-S-202312084
主创姓名:江海瑶
设计成员:蔡华莼 张慧 李文韬 朱慧莹
申报类别:其它 - 墓园设计
项目名称:寰宇间,万象婆娑——基于佛教轮回理论的现代墓园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
指导老师:胡竞恺 蒋雨芬 赖巧晖
设计时间:2022-07-01
项目地点:韶关市武江区
项目规模:约41万平方米
项目类别:其它-墓园设计

▲现状问题与人群调研

项目地处广东韶关南岭山脉南麓盆地,场地面积约为41万平方米。综合考虑南华纪念园“生态、交通、文化、智能、殡葬形式”五大现状问题,团队遵循场地生态肌理和文化肌理、以佛教文化为载体、以人群调研分析为依据展开设计,将墓园空间划分为神幽风韵、圣火禅境、禅入歆泉、禅冥金地四大区块,以期满足墓园的功能需求和客户的情感需求。

设计说明

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场循环,钟摆来回,日升月落,四季更迭……寰宇之间存在着无休无止的循环,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灭和转化,而人的一生亦是如此。 本设计以“寰宇间,万象婆娑”为主题展开设计,沿着主轴线,结合水体、地形设计,使其形成一条情感丰富,节奏不断攀升的景观轴线。在移步的过程中,缓慢调动参观、祭奠者的感官,形成连续的空间感知,寓意人生的轮回,生生不息。同时场地融入智能化设计,实现传统与新时代文化的融合,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墓园空间。 怀远阁内坐落一尊巨大佛像,设计希望通过佛像“打破”生死界限,以佛像为桥梁,建立生者与逝者沟通的渠道。光透过天井映在佛像和来缅怀逝者的亲人身上,光的动感使人的思想超越物质的限制,如同逝者对亲人思念的回应,感受彼此的存在。在佛教的信仰中,人们相信逝者会分解为“风、火、水、土”四个元素回归自然界中。设计将四元素具象化,融合生态理念,用自然语言如花葬、树木葬等形式让生命得以延续,回馈自然和生者,产生新的有生命。 场地设计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围绕“筑梦山水,和美人居”理念,打造具有神秘感和美学价值的纪念性墓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追求精神与功能空间的结合。

▲设计理念策略与规划设计

以“寰宇间,万象婆娑”为主题展开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佛教轮回理论的现代墓园。项目场地结合地形及轴线布置功能建筑,通过融合生态理念、智能科技、生死文化教育和纪念缅怀功能,形成一条情感不断攀升的景观轴线。在移步中,调动祭奠者感官,形成连续空间感知,寓意人生轮回,生生不息。

▲元素设计体现与生态策略1

风元素是自然中最柔韧强劲的力量之一,承载着生命的起源与成长的奇迹。在风元素区域,禅林幽静,清新雅致。银杏成片,予人宁静祥和之感;风吹铃动,悦耳清脆,令人心旷神怡。 火元素拥有无尽的力量和韧性。火焰绽放,燃起希望的明亮光芒,赋予生命绚丽的色彩。烛火熠熠照禅心,佛教智慧与火元素相结合,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元素设计体现与生态策略2

在佛教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可启人灵思,发人玄想。柔软的水和坚硬的石相碰撞,体现刚柔并济的禅意思维,光影泉流,形成一串清幽动听的音符。 地元素代表归宿与永恒,是墓园设计的基础。团队通过创新殡葬形式,将自然之爱、亲情之爱、文化之爱融入墓园,使其成为集景观、人文、生态、智能于一体的现代追思场所。

设计感悟

项目依托当地交通条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多层次思考“生态+交通+文化+智能+殡葬”的纪念性墓园发展模式,旨在打造一个集智能科技、文化传承、生态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佛教墓园,实现“葬式生态化、墓区园林化、墓碑艺术化、管理现代化”,并为盘活宗教文化资源、实现墓园公园化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设计亮点

团队用佛教轮回理论将墓园“四大元素”区域紧密串联,通过对项目场地进行设施智能化设计与景观提升改造,营造宜居、宜游的环境,从而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智慧科技于一体的纪念性现代佛教墓园。为广大市民提供集景观、人文、生态、智能于一体的现代追思场所的同时,带动佛教文化发展。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