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田——基于PAT的城乡公共空间架空耕种模块实验
作品编号:ILIA-S-202311941
主创姓名:葛毓
设计成员:王晨
申报类别:其它 - 规划类-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浮田——基于PAT的城乡公共空间架空耕种模块实验
院校名称: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冬梅、刘海亮
设计时间:2023-06-15
项目地点: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项目规模:1500㎡
项目类别:其它-规划类-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鸟瞰图及模块分析
鸟瞰图中所示为一部分种植模块,其可根据不同居住区的规模来改变组装形式。
设计说明
本方案是围绕安置居民区耕种空间与模块化相结合,以架空空间的形式满足安置居民生活所需的设计。以基础的几个模块通过复制、再组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小区的灰色空间,搭建一个集共享种植景观、菜菜交换信息登记、观景休憩、温室种植、儿童体验种植、“我的菜地”展览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安置居民区共享种植基地。基于研究的实验性,我们通过不同实验小组的被试者的一系列反应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决定出每个模块占总体的比重,从而确定功能的适用性。与此同时,该实验不止是为安置居民提供种植空间,更是为“生人社会”中的人提供社交机会,拉近邻里关系和距离。
现状及选题导入
通过现场调研和访谈,我们建立了人物模型卡,将场地内人的生活状况及问题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不难发现,很多安置居民在小区中占用公共绿地种菜种花,理由是平时打发时间或是用来烧菜做饭,更有甚者是为了点缀自己的生活空间。而究其根本,人们离不开土地,每日在风吹日晒中耕地劳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和邻居串门走访也成了习惯。如今拆迁带来的新居住环境让他们措不及防,便努力在新环境中寻找过去的记忆。
耕种模块实验
我们模拟了几个基础的耕种模块,各有不同功能,通过实验,将各模块的使用需求进行排序,按需分配其所占比例。
公共耕种平台
该平台模拟田野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这里不只属于某一人或某一户,是一处面向所有居民的耕种空间,位于每层地中间区域,每层的边界大多是私有耕种空间(按租赁期决定其占有时间),而中间的公共区域就好比农村每家每户中间所隔的田地,还原田野间人们的互动和情感。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通过在耕种模块中模拟对田野间的劳作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让安置居民区中的人重拾与土地的链接与情感,也为居民因失去耕种机会而变得无聊空寂的生活带来慰藉和惊喜。
设计亮点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比如安置小区绿化管理不当,因此对于其绿化的重新规划有必要;非安置小区的退休居民没有打发时间的活动,多为在小区中闲逛、发呆等,相对于他们,安置小区虽绿化多处被占用来种植,但居民生活丰富愉快,也意味着与土地的接触对于国人来说必不可少......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中有所改善,让居民的土地情结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