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牵四镇,文史养怡——基于古镇文化记忆的遵义仁江河流域空间保护与重塑
作品编号:ILIA-S-202311911
主创姓名:江海瑶
设计成员:朱慧莹 蔡华莼 李文韬 张慧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文旅规划
项目名称:河牵四镇,文史养怡——基于古镇文化记忆的遵义仁江河流域空间保护与重塑
院校名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
指导老师:胡竞恺 蒋雨芬 赖巧晖
设计时间:2022-07-01
项目地点:遵义市汇川区
项目规模:504.18平方千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文旅规划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设计遵循仁江河的生态肌理和汇川四镇的文化肌理,以仁江河为载体,将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当地特色文化兼容发展。通过对仁江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改造,将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进行串联,让四镇紧密联系起来,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体验及养生系统为一体的“仁”江河古镇文化及生态景观长廊。
设计说明
遵义市汇川区,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近代它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坚韧不屈的红色精神。近年来,受限于红色旅游与生态景观表现形式等问题,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受阻,文化传承断流。
设计团队以“守护汇川历史记忆,让地方风土特色重拾新的生命力,使汇川经由景观提升与文化重塑再现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印迹。”为设计目标,以期将遗存的历史文化与新业态、新景观更好的结合,在绿色生态之境中,回溯历史,寻觅记忆。
汇川区仁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围绕“河牵四镇,文史养怡”主题展开设计。设计依托当地现有交通条件、丰富的景观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以仁江河为载体,针对当地现状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仁江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改造、构筑适地性景观。以绿道的形式将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串联,一河两岸连四镇,依托四镇自身特色,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体验及养生系统为一体的“仁”江河文化及生态景观长廊,从而满足团队“筑梦古镇山水,营造和美人居,带动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设计愿景。
▲人群需求与功能定位
通过对遵义经济状况、出游群体占比与接待游客年龄化等内容分析,进一步确认汇川区功能定位与游客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仁江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改造。使板桥、高坪、泗渡、团泽四大古镇的基础配套设施得以完善,通往各个景区间的交通线路畅通无阻,游玩体验多样化,夜晚灯火通明。
▲多条产业链条构建
设计将汇川区现有的产业进行串联,构建多条产业链条,使其贯穿整个仁江河生态长廊,让四镇紧密联系起来,四镇各司其职,互补互助,推动多产业链条协同发展,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策略与多样化体验
“分段打造湿地景观,营造生态自然的环境”的特色定位,通过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营造湿地,在改善水质、吸引鸟类的同时还起到了净化水源的作用,使仁江流域充满生机。旅游产业将以板桥镇的娄山关景区、泗渡镇的牡丹园、高坪镇的海龙囤、团泽镇的农家体验园为核心进行打造,向仁江河流域及汇川区内四镇周边发展扩散,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服务,打造完善的仁江河流域旅游文化。
设计感悟
项目依托当地交通条件、景观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多层次思考“旅游+文化+养生+农耕体验”的文旅空间发展模式,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仁江河文化及生态景观长廊,实现山水城市、绿色古镇、美丽乡村、文化社区新文旅格局构建。为盘活古镇资源、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设计亮点
仁江河流域山水秀美,景色宜人,本设计通过对仁江河流域景观整体提升,以绿道将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串联,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古镇人居环境;以一河文化将四大古镇紧密联系起来,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体验及养生系统为一体的“仁”江河文化及生态景观长廊。从而吸引游客在此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了解红军革命历史以及土司文化,陶冶情操,“筑梦古镇山水,营造和美人居,带动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