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民族文化发掘与创想:苗族民俗风情区景观规划设计新形式的探索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14 17:04

投票数

1

浏览量

546
作品编号:ILIA-S-202311573
主创姓名:黄泽豪
设计成员:宋可昕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文旅景观 - 特色小镇
项目名称:地域性民族文化发掘与创想:苗族民俗风情区景观规划设计新形式的探索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李畅 李馨瞳
设计时间:2023-04-14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武隆县
项目规模:2.69 k㎡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旅景观-特色小镇

一·方案概述

结合场地地势优势与苗族的节日风俗对场地相应的地块进行功能规划,以实现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同时,充分发掘规划设计的可参与性,使目标使用者能够在多个预先考虑的视觉匹配区域中自由游走,不再被单一的互动形式所束缚。将各个场景联系在一起。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重庆市石桥乡镇区西侧一公里左右的白衣坝片区,用地范围东至芙蓉湖,西至曾家堡,南北止于山脚,总体规划面积约87.21公顷,主题设计部分面积2.69 k㎡。在场地优势民俗资源与地理形态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结合苗族的节日风俗对场地相应的地块进行功能规划。更多的发掘设计的可参与性,让目标使用者不在单调地集中于单一的互动形式。而是将场地的功能动线散布到预先排布的各个视觉匹配区域。同时发掘场地所有的自然景观与地形地貌优势,进行适应性规划设计在基本标准下对场地文化传承建设、人文历史发展相应的侧重关注。力求达到集经济性、实用性、可持续性为一处的新型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二·前期分析与策略

在适应性规划设计同时,满足场地文化传承建设和人文历史发展的需求。同时。着重关注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力求达到集多种目标于一身的新型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三·特色设计区域

在文旅的氛围营造与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场地特质针对未来的潜力受众——中青年群体,打破了原有的民俗旅游度假区范式,融入文化-景观-民俗-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此项开创提高了以往形式的参与度,从单一主体的视觉观赏拓展为:视觉参与(场景营造)触觉参与(服饰体验)情感参与(苗族故事角色扮演)味觉参与等。

四·设计节点

将节点Ⅱ苗族文史周边商业售卖、节点Ⅲ苗俗特色民俗体验馆区(剧本杀体验馆区)两个节点展开进行详细说明。

设计感悟

在文旅的氛围营造与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场地特质针对未来的潜力受众——中青年群体,打破了原有的民俗旅游度假区范式,融入文化-景观-民俗-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此项开创提高了以往形式的参与度,从单一主体的视觉观赏拓展为:视觉参与(场景营造)触觉参与(服饰体验)情感参与(苗族故事角色扮演)味觉参与等。

设计亮点

此次民俗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的开创,对以往的文旅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和改进。传统的文旅活动往往只是单一主体的视觉观赏,而此次项目的目的在于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使游客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感受到浓郁的当地文化氛围。 为此,我们不仅在场景营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以营造出更加真实的苗族传统村落为目标,而且还在触觉、情感、味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拓展。 视觉参与方面,我们通过对场景营造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使得游客们在参观时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和建筑,还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我们还增加了互动元素,如为游客提供拍照点,让他们能够在照片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触觉参与方面,我们将服饰体验引入其中。游客们可以穿上苗族传统服装,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这不仅能够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也能够促进游客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情感参与方面,我们设置了苗族故事角色扮演的活动。游客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苗族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内涵,这也有助于加深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最后,在味觉参与方面,我们提供了特色民族小食,让游客们能够品尝到当地美食,并且更好地了解苗族饮食文化和习惯。 总的来说,此次民俗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的开创,极大地提高了文旅形式的参与度,使游客们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感受到当地的人文气息,从而加深了游客对当地的认识和感受。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