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乡村风景道整合基础设施
李建伟简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会长、东方园林首席设计师、东方易地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大家下午好,听了两天了,大家也很累了,我简要将最近在农村建设的想法给大家做汇报。我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从最开始到现在估计也有将近十年时间了,虽然说没有只做乡村,但是陆陆续续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乡村方面的内容和一些乡村改造的项目,特别是现在新农村改造和乡村振兴的项目是越来越多了,整个全国上下都在谈乡村建设,我想把我过去做项目的体会,特别是一些困惑与大家做交流。做新农村改造,乡村建设的人,在座人不少,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对这个事业的看法。更多是困惑,原因是从第一个乡村项目落地,比如说无锡东风田园,那是最早的所谓乡村综合体,从这个项目落地到现在一直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项目,也和很多开发商一起合作,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事实,基本上都不挣钱,全国上下都对这个事情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做好,希望这个东西是将来国家发展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如果不搞好乡村就不可能走向现代化,也不可能进入小康,所以必须把乡村做好,这是大家的愿望。但是为什么这么难做,这么不成功呢,这是一个最大的困惑。愿望大家都有,但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找到一条解决乡村振兴的路径,我觉得这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关键。你怎么做才能把它做好,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前前后后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才能把它做好。所以我思考的是这么一个问题。
首先第一困惑,我们国家正在从一个农业大国向一个工业大国转型,我们国家城镇化率现在已经到58%,到2030年就要达到80%,到2050年要达到90%,这样一个大的转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量农村将会消失,大量的村落将会下世,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这样大历史背景下我们要知道,农村将来肯定不是我们现在的农村,我们的农村肯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的农村绝对不是有这么多人在农村生活,有这么大片的土地用于农业。
未来的农业格局是什么样的,这是第二个困惑,你要做新农村建设你要知道农业是什么因的格局,有什么东西支撑,里面的人和产业、生产关系,和城市的互补应该是怎样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个才得出今天应该怎么干,我们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能够把乡村振兴做好。这是今天要演讲的主要逻辑线。
我们看看今天的农村有什么样的问题,有四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目前的农业关键问题是人,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都是通过使劲努力读书奋斗最后跳出龙门进入了城市变成了白领,变成了产业干部,我们没有一个愿意回去的。主要并不是农村穷,关键问题是农民这两个字是一个阶层,我们就不愿意当农民,因为农民意味着贫穷,意味着缺知识、少文化,是社会低层人口的代名词。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人愿意当农民的主要原因,这点必须要改变。我们过去一直知道农村是我们的家园,文化的发源地,什么变成贫穷的代名词,变成落后的代名词,变成愚昧的代名词,这就是文化层面,在社会阶层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现在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大量的人口转移到城市,不是平均每个人都可以去,必须是有文化的人才可以去城市,把大量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技能的人有体力的人进入了城市,而农村留下了老弱病残,老头老太太和留守儿童能建设新农村吗,如果将来是这样的格局农村是没有希望。如果乡村振兴不谈人口结构的改变,我们的乡村振兴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农村里面的人才流失,劳动力流失加上资金,资金是驱利,如果没有资金,农村建设也是没有希望的。还有文明,谁愿意在没有文明的地方,所以文明的建设,文明的重构振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过去一直有农村政策的失衡,包括户口政策、土地政策、财产,这些政策不改变,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农民也不愿意祖祖辈辈当农民。所以解决土地问题,解决户口问题,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以及投资渠道的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基础设施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得非常严峻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谈新农村建设也是没有希望的。
第四,因为过去偏向于城市,投资发展都在城市里面,农村就没有基础设施的更新,基本上农村的基础设施是一片狼藉。所以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不力导致农村到处是垃圾,到处是污水,没有人去管理。
一个向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首先要认识新型的农业是什么,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经营模式搞乡村振兴我们是看不到前途的。过去一直认为农村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要的产业,只是做粮食生产,而不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互相联动,跟城市相互补的单纯的发展方式。尽管城市化发展,将来90%城市人口,农村规模是不能缩小的,因为要养活这么多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只能扩大不能缩小。这是一个前提。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能将农村单独拉出来就农村讲农村,我们讲农村的同时要讲跟城市的融合,城市也要向农村倾斜,不光是基础设施要向农村倾斜,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城市结构也会跟农村发生联系,城市化是必然,城市乡村化也是一种必然,这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城市建设是未来建设的格局。在这里强调一下物流对农业的影响。我们知道农村现在很多搞现代农业的都在搞配送、高效农业。这种物流的改变对将来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过去农村都在偏僻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导致农业生产是孤立发展,没有跟城市联动,没有跟消费者发生联动,所以交通不便导致农村落后,未来的物流必须是生产到消费者有直接的联系。
这就是给新农村一个定义,将来的农村一定是综合性、跟城市股东的、是一种高效、现代的一种新型农业。这种农业应该有一个新的称呼“农业工人”,而不是“农民”农业产业工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管理人员,应该是这样的称谓和概念。
未来农业的格局,除了农村人项城市转移,大量农民是不愿意呆在农村的,如果花很大精力把农村人留下来,让他们在当地能够发展,这些是不现实的,因为大量的农民愿意转移到城市,他们愿意在城市里面生活,他们应该享受城市的便捷。大家当了半辈子农民,如果还在农村自己发展自己,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大量的农民会向城市转型,变成城市的居民。但与此同时,农村需要建设就需要新的人口,新的血液哺育农业,农民进城住高楼,愿意投身农业产业的人反哺农村,搞产业。在台湾如果祖祖辈辈是农民,政府不能管理,如果是一个新人想要台湾乡村买一块地从事农业,还有一个准入,你必须学过农业而且有学位,才能证明你能够做农业,所以当农民的人必须是受农业方面教育的人。这点很重要。农业的现代化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核技术的引进,工厂化的经营,这是未来的格局。所以我们光靠现在纯手工农业加小家庭生产,农业是不可能振兴的。
农业生产会呈现综合化的发展,农业概念会发生变化,不只是第一产,必须是综合型的发展,要价值多元,不光是粮食生产,还有其他副业的发展,经济是高效的。
还有村落,如果村落还是现在的格局肯定是部队的,如果将来的农民是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如果是这样的发展,将来的农村肯定不是现在的。将来的农村肯定是产业工人的居住地,应该是创业区、加工区、物流园和休闲地。大量的城市人到农村休闲、避暑、游玩,所以有大量的民宿,这是农村未来的格局,有了这希望之后就知道将来农村村落要做什么样的产业布局。
路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如果光讲搞农村建设一定是产业研究先,每个地方都必须有农业产业,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政策的扶持非常重要,解决新农村最主要的问题是政策的调整,农业政策的调整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第二点,建立社会平等的意识和公平福利,如果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一样有健康的保证,有养老的保证,有小孩上学的保障,这样农民就不至于那么被社会遗忘,就和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一定要达成这样的境界。所以做农业很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社会的平等意识和公平福利。第三点,要基础设施带动投资。我琢磨了很久,过去为什么这么多项目不成功,很关键一点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实在太烂了,烂到没有能力支撑大量的投资进入到农村,农村建一个项目就烂一个项目,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如果基础设施不做好,政府和开发商没有办法让项目盈利,没有让这些项目能够长期发展下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关键,最关键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做规划,基础设施是其中一部分,就还有大量的产业,大量的旅游,大量的村落更新,这些东西的发展都必须要先做基础设施。如果不先做基础设施,没有这第一把资金的投入,很多项目都落不了地,很多项目都不能持续。这点是来自于过去几十年做城市的启示。过去几十年做城市都是这么做的,首先政府做一级开发,把三通做好,水电路基础设施做好,在一块地上进行招商,让开发商们有挣钱的可能。如果政府完全不考虑这点,没有基础设施不做土地整理,不做一级开发,单个项目是没有办法生根的,没有办法挣钱的。所以政府筑巢引凤是非常重要的,跟城市开发的模式没有区别,只有按照这样的模式才能把乡村做好。
基础设施是支撑着乡村产业的振兴,有了基础设施才能谈产业,有了产业才能谈乡村文化的振兴,这个三角形非常形象,最底部是基础设施,支撑着农业产业的兴旺发达,和农村文化的兴旺发达。
再看乡村基础设施看起来非常建设,实际上做起来也没有那么简单,包括了水电路、通讯、水利、灌溉、防护林、湿地等最基本的硬件,还有公共配套,学校、医疗、卫生、商业等等生活基础设施,再有文化基础设施,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必须有休闲空间、娱乐空间、交流空间。
今天为什么讲乡村风景道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因为我考察过很多乡村,我做过乡村规划,做完以后突然发现乡村风景道是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得非常重要的抓手,如果我们把乡村风景道这件事做好了,我们的旅游有了,我们的村落跟村落交流有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跟乡村生活有关的基本格局就有了。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乡村风景道不光是一条道路,它跟城市道路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实际上包括了交通运输、旅游观光、生活需要,同时可以包括垃圾处理、水处理、农业灌溉、防洪、村落改造等,完全是一个大的综合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乡村风景道。大家想想,中国大概有3000的个县区,如果每一个县区都花上五到十个亿把乡村风景道全面铺开,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这笔钱其实并不多,每个县里面花上这笔钱将乡村风景道建立起来,整个国家的国土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农村面貌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农村振兴就有一个基础,这是多大的市场。想到这个事情就睡不着一想就激动,真是一个大事,如果风景园林的人能够为国家做贡献,能够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觉得我们国家会有大的经济转型,会有大的农业翻身,会有很大的经济振兴,把农村面貌全部改变。
说这些事情不是空穴来风,大家都去过北海道,一大片就是日本的农业区,就是靠乡村风景道将一片一片农田组织起来,走在乡村风景道上就感觉到是一种享受,北海道旅游观光是大量的发展,靠的就是乡村风景道。建立田园风光,就是靠乡村风景道将这些田园风光组织起来,农村里面不缺风景,不需要造很多风景,大家风景靠乡村风景道挖掘出来,呈现出来。意大利托斯卡纳,农村遍地是这样的风景,这些风景将农村一个一个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观光旅游的空间。其实美国就是一个大农村,除了东西海岸,中间一大片都是农村,农村就是靠这个鼓捣起来的。去美国最好的旅游方式不是组团,美国人从来不组团旅游,因为自己开车到乡村公路上走才是最好的享受。
我们国家也有,比如靖西乡村风景道,一片很好的水域就是靠一条乡间道组织起来就变成美丽的风景,像这座步行桥就把风景呈现出来了。
做乡村的发展,我觉得乡村风景道是非常简单、实用,可以马上干的事情,马上就可以通过它带动产业的问题。今天不讲产业,也不讲投资,也不讲管理,如果每个县,每个区域都能够把这一件事做起来,我们筑巢引凤,让社会资本和国家资本都能够在乡村得到大力的发展。
我在重庆梁平做的项目,中间部分就是梁平城区,旁边有很多镇,还有很多山体,就把这个区分三成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用乡村风景道将镇连接起来,把村镇连接起来以后,田园风险就呈现出来了,每个镇之间就有了一非常漂亮的风景道联络起来。到梁平自驾游就靠这个基础设施能够带动很多游客,他们在这里可以发展民宿、娱乐、休闲、康养,各种各样的产业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发展起来。我们组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乡村风景道,还有不同主题的乡风景道。让乡村风景道结合灌溉是一个典型,水渠是风景又是功能设施,在这个风景道的也有一片水域,这个水域完全可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解决农村水污染的问题。我最崇尚,最感动的一个地方就是浙江仙居,我觉得浙江的仙居是我们的典范,整个县看不到垃圾,看不到污水,用风景道把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以及农村养猪、养鸡整合起来了,一个村子的农民养猪养鸡是集中的,这些粪便和垃圾是集中处理,而且垃圾还是分类的,这不是做不到的是,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这件事是一定有效益。现在浙江仙居旅游发展非常好,就是因为村子非常干净,非常宜居,风景非常漂亮。
风景道并不是像城市一样的到处种树,到处搞绿地,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利用自然的景观组织这条游览线,花的钱是非常少的。为什么我说5到10个亿可以在将整个县的乡村风景带建立起来,因为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不是花大钱,像城市每条风景道花很多钱。
再讲一个项目,河南叶县。叶县开始做的时候是很困惑的,因为那个县人口很多,有很多村子,很多村镇,做这样的农业项目从哪入手都不知道。我们对农业生产不了解,对农业经营也不了解,怎么做这件事呢,但是做农业生产的人没有办法,做农业管理的人也没有办法,后来我们就硬着头皮做的,后来发现这个地方有非常好的资源,在1387平方公里的地方有88万人,有18个乡镇,周边有很漂亮的水库、河流、山体,中间是美丽的田园,如果在这里面做具体的项目,一个一个都会死,因为这个地方交通一点不方便,基础设施也都没有。我们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些现有的农业景观组织一条大的风景道系统,有一条中轴从平顶山一直延续到南边很大的水库,有两个环线,中间有一个环线是田园景观,外围有一个黄线是山水的环线,就是将水库和山体串联起来。这样的系统很多有现成的道路,稍加修改和整理就成为很好的观光线路。其中串联很多村镇,有骑行路,也有很多古道,叶县保留着中国最完整的县衙。外围主要是一些森林氧吧、民宿、陶艺坊、会议养生度假中心、森林剧场,也利用水域进行一些跟渔业相关的小镇,还有生态的科普基地。所以乡村风景道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非常关键。
今天要跟大家传达的是解决农村的问题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被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承担起来解决了,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不需要花大的价钱,不需要做深入的研究,不需要用很多的人力物力,在这个简单基础上就利用现有资源,我们的农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利用现有资源就可以把农村做好。这是政府筑巢引凤需要干的第一件事,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理念传达到每一个县区,中国3000多个区县,如果每个县都做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农业振兴就有希望了,谢谢大家。
品牌矩阵,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