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作品
第三届艾景奖杰出设计奖
缝合创伤:内蒙古宝日希勒镇的生态复兴之路

艾景奖组委会

2013-11-30

20977

导读: 本项目致力于修复内蒙古宝日希勒镇因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创伤,通过工程与植物手段,结合自然修复力量,实现废弃煤坑的治理与草场生态的恢复。这不仅是对受损土地的一次拯救,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旨在为当地居民重塑蓝天碧草的美好家园,同时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设计说明

宝日希勒镇位于中国内蒙古地区,多年来以煤矿大量开采而闻名。随着煤矿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采挖,宝日希勒镇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的煤矿产业逐渐萎缩,在工作机遇和产值锐减的同时,常年破坏式的开采也对环境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如今随着该地的支柱产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并且破坏了天然的草场,使得当地的畜牧业也难以为继。肆意开采的露天煤场只留下了一个个骇人的大坑,似乎再也无法填满,同时,由于煤矿挖空造成的地陷和不规则地面沉降也不时吞噬着经过它周边的牛羊,给当地牧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在2003年前后,宝日希勒镇周边区域的旅游业兴起,人们似乎发现了一种新的谋生方式,而已然被破坏的草场却让他们无法参与旅游业的创收。因此,为了防止废弃的煤坑继续扩大,并逐步缓慢的恢复原有的草场生态,我们希望结合工程与植物特点,并借助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力量,来对这一污染并具有一定危险的地区进行改造,还当地居民一片蓝天碧草。

设计感悟

几十年来,破坏式开发的悲剧在世界上的许多个角落上演,开发者享有了短暂的金钱利益,并在资源枯竭后甩手离去,使长久在此生存的居民成为了这些恶果的承担者。我们的设计是为了“缝合”这些大地的创口,对今后经济开发、资源开采的警示:如何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进行更有效的管制,避免这样的悲剧不断重演。对于场地的破坏式一种疾风骤雨式的行为,而进行场地的恢复则要艰难得多,不仅可能花费比短暂的经济利益更为庞大的成本进行恢复,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即便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也多半收效甚微。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吸取这样的教训,更不能浪费和放弃每一寸美丽的土地,对于它们中可以实现产业转型的地块,要积极的进行引导、改造,抚平这些土地伤痕累累的表面。

专家评语

该设计项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生态价值,充分体现了对历史教训的吸取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项目实施难度大,但成效显著,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缝合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成员姓名:王雪垠 乔玮洁 刘昶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奖项荣誉:第3届艾景奖杰出设计奖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