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视频
成玉宁:走向场所的景观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4-13

6363

 

成玉宁教授在艾景奖第四届国际会议主题演讲


主持人:非常感谢Thomas Oslund先生,他的报告中提到了设计追求最极简的设计,提到了他的老师,也是非常好的报告,下一个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走向场所景观,大家欢迎!

   

   成玉宁: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分享,我是一个从事风景园林三十年的,今天向各位设计朋友分享我的理念走向场所景观,拿这样的题目跟大家探讨,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是重要的抉择问题,最近国家领导人提出这样的思考千城一面的问题,还有奇怪的建筑,在风景园林行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值得我们深思,到底是国际化、千城一面还是标准化,如何植根于传统和地域,汲取设计的源泉,这是过去三十年思考的问题,也是在座各位必须面面对的问题。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人与故土之间最深得牵绊,是特定场所中无可替代的归宿感,在我的设计里通过不同场所解读来深化我的设计理念,从而使每一件作品有它的归属感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我想这就是各位分享的基本话题。大概有五个方面,场所的景观价值,景观的特征生成,场所解读第四概念与策略,第五是偶合的法则。场所是什么?场所是在自然中生成在历史中积淀而成,任何一个场所都积淀了自然的时间,历史上除了没有人涉足的地方,绝对不是一张纯粹的白纸,不存在让各位恣意妄为的环境,风景园林的设计是基于有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一直坚持生态空间功能和文化多元和谐共生,这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四个基本面,在这四个基本面里,我是这么研究和坚持的,我有过钱袋景观设计理论方法的专著,关于这四个基本面有过仔细探讨。

   风景园林设计最终解决了本体与形式的问题,我一直在说西方人都在说因地制宜,什么是宜?什么是恰当的语汇来表达设计的理念?所谓本体就是那些要解决和表达的最本质的概念。形式只是这些概念表达的外化的东西。举一个例子,德国柏林犹太人纪念馆,这样一个强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没有一棵树一朵花,死一般的寂静,给人的感染非常深刻,它是景观项目,没有树没有生命,可能比有生命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能表达设计作品的意义。本体与形式之间的确需要很好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好的景观设计一定是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图,而不是语言和形式设计本质之间的游离。

   场所的意义在于它具有清晰空间和人类发生的地方,它包含了环境固有的特征,所以我们的设计不外乎就是要把这些固有的特征梳理出来,变成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场所固有的记忆,把它变成连续具有时空意义的场所信息,我们说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减量设计,将设计控制在最小的尺度范围内,中国人通常说四两拨千斤是一种智慧,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就是尽可能少的改变原有的秩序,包括空间的秩序,也包括人的秩序。空间是景观的载体,离不开空间的支撑,传统园林如此,当代风景园林依旧如此,园林空间景观与自然空间的中间空间。生态是作为任何一处场所最基本最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生态环境包括两个基本面,一个是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还有一个蕴涵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的生态和体现生态趋势的自然的“力”,我们用自然的“力”来表达话题的意思就是说自然的规律,我们有的时候更多注意了客观的存在,而忽略了自然的规律,我们更多按照人的意志和诉求去表现自然,忽视了自然潜在的规律,我曾经受邀做苏北地区洪泽湖湿地,我告诉业主,我认为这片湿地只要保护好,三年会自然修复,三年后的确看到了曾经的鱼塘在自然修复,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底泥里有大量的有机质,只要人为不干预,1.21.5米水深自然修复能力很强。利用自然的“力”极其重要,是智慧的设计。

   除此之外,场所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人性化是重要一点,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的使用而使用,忽略了人不足取,理解人的行为规律是我们今天理解场所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场所具有文化的意义,对于中国悠久历史国度,文化的价值更是及其重要,我们多半在城市和乡村里重新更新我们的设计,更新的设计绝对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希望能够将新的秩序和固有的秩序找到结合点,找到传承延续的依据,这些都是我做的,在做沙家浜的湿地的时候,也传承固有文化和地缘文脉。

   景观特征是什么?我理解景观特征的生成首先是客观约定的秩序,欧洲的肯定是欧洲的,北美一定是北美的,中国景观一定是中国的,同属于南方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同属于无锡系苏州也不同,我们要理解不同,把握差异是我们生成特征的重要依据,这是三十年的体会。

   遗传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上一张是世界小姐,五种肤色的世界美女,他们代表了各自的美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第二张是首尔街头造出来的美女,他们是一样的,脸模都一样,眼神差不多,也有可能是某一位美容大师的作品。我们是要第一张还是第二张?不用多说,大家都很清楚,我们需要的不是千人一面,也不是千景千城一面。

   遗传学的启示之二,一对妇女的图片,据我的学生告诉我这是当下时髦的中国明星妇女,他们妇女性别不一样,但是遗传控制得极好,这位爸爸克隆技术非常强大,他的女儿不仅面目像、神态像,这位父亲是最高兴的,因为他的闺女像他。

   苏州园林、法兰西园林各有各的传统,我们不要否认自己的传统,更不能简单地遗弃,把遗传的因子忘了,遗传学在生物学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这都是遗传变异杂交的结局,月季花开成这样,菊花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去控制,据说有的食品还吃出了其他食物的味道,是不是人类的未来或者遗传学给了我们诉求之外的需要呢?这个不多展开。特征的传承本身本是我们希望对过去盲目复制,而是希望能够在满足客观规律和有序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更新,这是我理解的传统和传承。

   我们说场所有生态学的特征、形态学的特征,还有文化学的特征,我们理解风景园林场所景观就是要从诸多特征中寻求发现最根本最典型的部分。这个期间的设计都是在我们实践中天天用到的事。生态学也是这样,高山湖泊丘陵,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善于研究和把握不同的特征,融合到设计中。形态学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西南少数民族的梯田、花田,他们的民居那是西南的,因为他们和山地有很好的结合,不能简单的复制。理解场所本身的形态特征也是我们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学特征,地球上凡是经过人为干预的场地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论是否是生活、生产或者是其他特征,只要有人为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的东西就一定有值得传承的部分。不是所有人为的东西都值得保留,尤其对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言,不加选择显然不符合客观规律。

   景观特征的生成依据,我的理解就是刚刚说的依据,生物学、遗传学、形态学、文化学的启示,他们共同构成了设计的依据。

   从逻辑上看,生态、空间、文化、功能是今天从事景观园林设计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面,如果只强调形式或者只对应了生态,可能我们没有全面地理解风景园林,只有综合的归纳并演绎、抽象、分析场所发展设计思路,风景园林才能走向健康,才能满足多重目标。

   不可否认,形象也给了我们依据,有许多设计师更愿意从空间形式出发演绎他们的设计,因为风景园林是科学的艺术,更是艺术的科学,科学就决定它的思维方式必须讲究逻辑,艺术是必须是发散的,必须是创造的,所以我们说创造性的思维与线性的思维,逻辑的思维与非逻辑的思维,在风景园林中得到很好的统一。我经常跟学生说,做人不能有双重人格,但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具备双重思维能力,也就是逻辑与非逻辑,艺术与科学的双重思维能力。

   关于场所,我是这么倡导和解读的,我理解场所有记忆,和职场一样,任何人的行为自然过程都被记录在场所中,我们只有历史的、现代的从两个时段去判断场所的存在,我们才有可能准确把握场所的过去,并加以合理利用。所有场所的记忆和新的空间秩序,他们之间能够产生交会、共融生成节点才是延续传统满足当下的设计过程,也是我们能够传承记忆、满足当下的一个重要条件,传承和创新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关系,我理解的传承不是固步自封,我理解的创新也不是把一切推倒重来。风景园林的传承不是简单回到过去,是把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文脉进行解构重组,这是当下风景园林设计应有的智慧和策略。

  我们面对不同园林风景类型的时候是不断的调整我的思维,跟环境对话,感悟客观存在的环境,同时更是客观的解读客观环境。同时跟文化、人脉可以被妥贴的评价并利用到新的环境中。生境的解读就是生态环境,就是强调分析和利用,并且优化客观的存在,我更多注意对那些不存在,或者尚未展现的自然发展态势的研究,我特别主张对这个层面的研究。风景园林是科学,因为啊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如果在大尺度的环境下依旧强调主观的发现,很可能忽略对客观环境的理解,我非常注意对生态趋势规律的研究,利用一些自然的规律展开的,这是一个生态旅游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水系都是经过人为的干预重组,因为它符合自然的规律。

   包括生境的解读,从简单的利用截图,到进行参数化的改造,到今天更多利用数字景观的技术,在这个领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能够通过数字的判断和模拟复原或准确的理解将要面对的客观场所。在此也跟各位通报每两年的数字景观研讨会,明年是第二届,也欢迎各位到东南大学参加这样的盛会,希望各位共同的探讨现代技术对环境的分析,我们主要是分析生态的承载力,适应性、敏感性。通常我们说规划要科学,为什么强度是控制在这样的层面?为什么必须是集约化的发展。我们非常相信并且主张这样的过程。应当说自然是有承载力,只是你无法解读他,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评价过程。

   除此以外是对空间的解读,在这个空间的秩序中,我们更多的强调融合和重组的关系。这里有一个例子是做南京的牛首山是表达禅宗文化的景区,无论是自燃环境,还是在生活环境,我都是倾向共生和共融发展我的设计和理念。对于空间的解读是希望了解空间的秩序,不单纯是空间的形态,这个秩序是多重要素构成,不单纯是空间的形式。除此以外我们对文脉特别的注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话语,文脉的价值更具有不同寻常积极的意义,对文脉的发掘、保护和更新是今天风景园林师必须坚持的理念。坚持文脉不是对过去的解读,而是重新融入到现代景观中。

   除此以外,行为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建设环境是风景环境,刚才宋部长报告里说将近50%的环境被人使用,这个数字是客观也是准确的。所为的设计也是要重在对人使用的50%进行干预和利用。至于不是人涉足的东西应该更多留给上帝去干预,也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我们研究行为,传统有办法,今天更有办法。今天我将用在刑侦上的仪器放在研究行为。我们一套装置大概人民币120万左右可以很准确的描述人在环境中是否愉悦,是不是真的喜欢,还是说一些违心话。今天说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把设计引向更加科学。设计不仅要有预见更啊加适应人的行为,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更是人性化,我的概念是参与比看更重要。

   风景园林设计是全尺度的概念,小到庭院,到大生活的环境和国土,希望我们全尺度的覆盖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当下风景园林师、建筑师共同的责任。不同的尺度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我曾经有一个专门的报告尺度的意义,我专门理解不同尺度条件下的价值和对数对应的意义,自然的尺度是大尺度,我们要尊崇自然的规律。人的尺度是小尺度的景观,我们更多需要考虑人的使用。这是南京的新街口,我希望赶工的项目同样不能忽略的是人的思考,在55天中我几乎大约有20天在现场转悠。

   联系与融合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的,自然需要融合,一切都需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我一直坚持,也经常跟朋友和同仁们说我主张向变色龙学习,我反对向小狗学习,风景园林师要学习变色龙更多地跟环境融合,小狗的只会是每到一处要留下自己的迹象。结合自然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应该体现时代的特征,我有非常传统的设计也有非常现代的做法,一个时代精神的植入是当代风景园林师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是长江边上的作品,我不希望通过油漆对环境二次污染,更多是希望50年、80年、100年以后,如果人们厌倦了之后它可以回炉。

   历史文脉需要重组,这是我设计的中日友好樱花园,但因为中日现在的关系,这不好做宣传,但这依旧可以反映我所理解的环境。

   最后想跟大家说说我坚持的方法耦合法,我经常拿男女之间做例子,因为男女之间组成家庭非常难,完全是碰运气,因为一个人很少有机会谈N次恋爱,你不知道他是不是适合你。如果不理解场所就有可能误解环境。我经常说要以谈恋爱的心情对待项目,我也曾经说过大概谈过300多场恋爱,因为我做过300的个项目,我也是这么理解我的环境,理解我的对象。耦合也就是通过理解环境实现最小量的干预,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耦合的方法也是物理学中、生活中到处具有的规律,也就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体系,因为走在一起,因为共处于一个空间从而彼此产生了影响。如果可以做到耦合是做好一个设计的前提。耦合法也有许多的操作手段和策略。今天的量化技术可以很好的达成我们的耦合。耦合可以自我完善具有自律性结构的整理,从而将我们的设计推向和谐。甚至于我们可以利用耦合的方法判断我们的设计是否是优秀的,多方案的比较也可以通过耦合做判断。设计不是唯一的解。

   我也有这样一本作品集明年上半年可以出来,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谢谢。

   

   主持人:谢谢成教授,下一个演讲者是Lisa Batette Diedrich,她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关于欧洲景观的反思。大家欢迎。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