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桃源”——基于空间更新的武汉华安里社区的健康计划
Post-epidemic "Taoyuan" - A health program based on spatial regeneration in Hua'anli, Wuhan

主创设计:徐婧怡

设计成员:孙雅洁 鲍欣萌 曹睿晨

指导老师:费文君 钱可敦 费文君,钱可敦

作品编号:ILIA-S-2020804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20
热度:947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疫后“桃源”——基于空间更新的武汉华安里社区的健康计划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费文君 钱可敦 费文君,钱可敦

主创姓名:徐婧怡

成员姓名:孙雅洁 鲍欣萌 曹睿晨

设计时间:2020-07-23

项目地点:武汉华安里

项目规模:244.55h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前期分析图及效果图

    根据前期对华安里区位,人群,现状等分析,对其有详细的认知。得出场地被铁路围绕,环境问题不理想,对外联系较弱,人群结构复杂,密度大,场地建筑密度大等结论,为之后的设计提供前提条件。

设计说明

武汉,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最严重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中部最受铁路影响的城市。
    华安里,一个因为铁路分割,在武汉市中心却最不像武汉的地方。华安里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依靠各种房屋近3000栋,人口多达10万人。
    华安里具有在疫情和重大疾病来袭时最易感染的特征要素,首先他是武汉密度最大的城中村,其次距离汉口火车站约1.5km,距离疫情爆发地华南海鲜市场约2km,居民以外来打工者居多,且大量居住者工作在火车站市场。并且华安里人口密度极大,对外连接通道仅仅两条,卫生环境极差。
    同时华安里也是务工者的“世外桃源”,因为其消费低,同类人群聚集,相处适宜。
    因此在疫情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华安里的未来,即如何创造一个相对安全,开放包容同时价格低廉,农民工健康宜居并融入城市的城中村空间。我们反思与华安里有诸多相似之处的传统桃花源,并以此为概念,通过交通体系、公共空间、交互场所三大策略对华安里进行微更新改造,实现华安里的安全韧性和对外的连接,增强抵御灾难的抗性同时助力与务工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设计概念解析

    “华安里”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对应性,其表现在:对外封闭性,对内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及场地内的人情味;但又有所区别,例如:居住环境问题,建筑问题等。为解决现场地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新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公共空间的新模式,交互空间的新模式三大构思为主要设计思路以此展开设计。

平面图及具体方案措施

    提出平面方案,针对其中的样板空间提出详细设计方案。对建筑进行改造,以求更舒适的空间。同时,为公共休闲空间,对外交互空间,健康管理空间提出设计措施,使“华安里”成为宜居的健康人居环境。

详细设计措施

    为加强建筑之间,场地内与场地外的联系,设计一条空中连廊,并以此打出“华安里”的招牌。同时为灾难预防,健康管理等提出相应措施。除此进行相应的植物设计,丰富场地,关爱人居健康。

设计感悟

本设计对于竞赛主题有较好的理解,项目结合时事热点,对居住区华安里人员构成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针对交通不畅提出了地下车道、空中连廊等解决办法;针对建筑密度大,绿化率低,缺乏公共空间提出了空间立体交互,屋顶绿化等解决办法;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人文关怀。

设计亮点

1 建立立体交通体系,用地下车道解决行车交通,空中连廊沟通建筑空间
2 改造地上空间,不但注重空中空间的营造,还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拆除闲置和老旧楼栋,增加公共空间
3 入口标志性连廊提供地标性指示,特殊体验空间将华安里铁路分割的劣势转换为特色,提供感受铁路文化的机会
4 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提供给他们亲切的乡村景观体验,在屋顶设置水培区,提供经济作物栽培场所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